[发明专利]可热固化的发泡体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24881.3 | 申请日: | 200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6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M·林南布林克;J·O·舒伦博格;M·古特格塞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SIKA技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10 | 分类号: | C08G18/10;C09J175/04;C08J9/3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邓毅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化 发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作粘合剂、密封剂或用于制备涂料的热固化性发泡 体领域。
现有技术
包含异氰酸酯基团封端的聚氨酯聚合物与单羟基环氧化物的反应 产物的热固化环氧树脂组合物作为冲击韧性改善剂是已知的,并且例 如描述在WO 2004/0055092 A1和WO 2005/007720 A1中。这种热固化 性环氧树脂组合物特别适合作为结构粘合剂用于在机械性质方面具有 很高要求的应用。
出于较少的材料消耗和相关的成本节约和/或为了降低重量的原 因,且还为了改变组合物的性质或为了填充空腔以隔音或增强,长久 以来,使主要用作粘合剂或密封剂的组合物发泡。基于相同的原因, 使如前所述的热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发泡是有利的。
这种热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是高度粘性的且迄今为止在使用化 学或物理发泡剂的情况下使之发泡,所述发泡剂在其应用之后在热作 用下在组合物固化之前或期间发挥它们的作用。这种发泡过程的缺点 在于发泡体精确的应用几乎是不可能的。热固化性组合物的体积增加 和当通过化学或物理发泡剂在应用之后而产生的泡沫体膨胀的方向, 并不能非常准确的预知。膨胀的发泡体可以例如使待粘合的基材相互 移动或者从接缝鼓起,以至于形成有缺陷的最终产品。由于组合物通 过化学或物理发泡剂的膨胀要求升高温度,所以热固化性发泡体的固 化与发泡同时发生,这又是该方法的一个缺点。由此,一方面,在完 全发泡之前热固化环氧树脂组合物可能已经固化,例如当发泡体要用 作用于接缝的密封剂且接缝由于并不令人满意的发泡而没有完全填充 时,这会是很成问题的。另一方面,例如,当粘合两种基材时,发泡 之后修正例如移动已经接合的基材是不再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发泡过 程期间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就开始了。由于相同的原因,例如所谓 的修整(Abziehen),即发泡后密封接缝的磨平也是不可能的或者至 少是更困难的。
这种发泡体的另一缺点在于发泡的程度会很难条件且在应用前不 能检查。
发明描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可以 精确应用的热固化性发泡体。
根据本发明,这通过第一个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令人惊奇的发 现,在应用之前即已经发泡的热固化性发泡体特别适合用作粘合剂、 密封剂或用于制备涂料。
特别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拓宽了热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的 应用领域并且它们还可以大面积地便宜地使用并且是节约重量的。另 一非常重要的优点在于,热固化性发泡体可以非常精确地涂覆并且实 质上在固化过程中保持它的形状和结构。由此,有可能也使用由环氧 树脂组合物组成的热固化性发泡体来制备高度精确的粘结复合体或密 封缝。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热固化性发泡体的发泡程度可以非常 精确的调节且还可以制备具有非常高的气体比例的发泡体。发泡程度 的精确调节使得因此能够由相同的热固化性组合物制得发泡体,它们 具有不同的性能并可用于不同目的。
用于制备的合适的方法和直接后续地应用热固化性发泡体,甚至 使得有可能在涂覆期间改变发泡体中的气体含量。这是特别有利的, 因为由此特别是没有必要在借助于涂装机器人的机械应用中使用更多 设备并且这种施用可以成为一体地进行,即毋需卸下施用工具。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为其它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本发明特别优选 的实施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热固化性发泡体,其由10至80%体积的 至少一种气体以及包含至少一种式(I)的聚氨酯聚合物以及至少一种 通过升高的温度活化的固化剂B的热固化性组合物Z组成。
在本文中,术语“发泡体”指的是由通过液体、半液体、高粘度 或固体小室壁限制的气体填充的、球形的或多面体形状的小室组成的 结构。
以“聚(多)”开头的物质名称例如多元醇或多(聚)异氰酸酯,在 本文中指的是形式上每个分子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该名称中出现的官能 团的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IKA技术股份公司,未经SIKA技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48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纳米颗粒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
- 下一篇:润滑基油共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