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分散性碱土金属碳酸盐细粉末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15998.5 | 申请日: | 200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9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市村洋二郎;渡边孝志;冈田文夫;船桥直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1F11/18 | 分类号: | C01F11/1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熊玉兰;李平英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散性 碱土金属 碳酸盐 粉末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高分散性碱土金属碳酸盐细粉末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包含侧链具有聚氧化烯基的多羧酸或其酸酐的聚合物的存在下,在水性介质中使用平均粒径为10~1000μm的陶瓷珠对选自碳酸锶和碳酸钡的碱土金属碳酸盐粉末进行粉碎,然后进行干燥。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聚合物是在侧链具有聚氧化烯基的多羧酸酐。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多羧酸酐包含马来酸酐的聚合物。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碱土金属碳酸盐粉末是碳酸锶粉末,该碳酸锶粉末通过以下的方法制造:一边对含有1~20质量%的量的氢氧化锶和相对于氢氧化锶为0.012~24质量%的量的有机酸或有机酸盐的水溶液或悬浮液进行搅拌,一边向所述水溶液或悬浮液中导入二氧化碳气体,使氢氧化锶碳酸化,从而生成碳酸锶粒子,所述水溶液或悬浮液的液温为2~100℃的范围,并且,相对于该水溶液或悬浮液中的氢氧化锶1g,向所述水溶液或悬浮液中导入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量为0.5~200mL/分钟的范围。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碱土金属碳酸盐粉末是碳酸钡粉末,该碳酸钡粉末通过以下的方法制造:一边对含有3~20质量%的量的氢氧化钡和相对于氢氧化钡为3.5~12质量%的量的柠檬酸的水性悬浮液进行搅拌,一边向所述悬浮液中导入二氧化碳气体,使氢氧化钡碳酸化,从而生成碳酸钡粒子,所述水性悬浮液的液温为5~15℃的范围,并且,相对于该悬浮液中的氢氧化钡1g,向所述悬浮液中导入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量为0.5~20mL/分钟的范围。
6.高分散性碳酸锶细粉末,该碳酸锶细粉末在其表面上附着有包含侧链具有聚氧化烯基的多羧酸或其酸酐的聚合物,所述碳酸锶细粉末的初级粒子的投影圆当量径的平均值为30~90nm的范围,且该投影圆当量径的变动系数在40%以内。
7.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酸锶细粉末,其投影圆当量径的平均值为40~80nm的范围。
8.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酸锶细粉末,其投影圆当量径的变动系数在35%以内。
9.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酸锶细粉末,其初级粒子的长径比的平均值为2以下。
10.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酸锶细粉末,其体积基准平均粒径为120nm以下,所述体积基准平均粒径由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的悬浮液中所含有的粒子的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求得,所述悬浮液如下制备:将测定对象的粉末0.2g投入到20mL浓度0.2质量%的六偏磷酸钠水溶液中,接着采用超声波匀化器以输出功率17W进行6分钟分散处理。
11.高分散性碳酸钡细粉末,该碳酸钡细粉末在其表面上附着有包含侧链具有聚氧化烯基的多羧酸或其酸酐的聚合物,所述碳酸钡细粉末的BET比表面积为30m2/g以上,其初级粒子的投影圆当量径的平均值为5~50nm,且该投影圆当量径的变动系数在40%以内。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碳酸钡细粉末,其BET比表面积为30~50m2/g的范围。
13.权利要求11所述的碳酸钡细粉末,其初级粒子的长径比的平均值为2以下。
14.权利要求11所述的碳酸钡细粉末,所述碳酸钡细粉末的体积基准平均粒径为0.5μm以下,且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含有率为10体积%以下,所述体积基准平均粒径由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的悬浮液中所含有的粒子的体积基准粒度分布求得,所述悬浮液如下制备:将测定对象的粉末0.5g投入到50mL浓度0.2质量%的六偏磷酸钠水溶液中,接着采用超声波匀化器以输出功率80W进行5分钟分散处理。
15.权利要求11所述的碳酸钡细粉末,所述碳酸钡细粉末为通过将测定对象的粉末0.5g投入到50mL浓度0.2质量%的六偏磷酸钠水溶液中,接着采用超声波匀化器以输出功率80W进行5分钟分散处理而制造的悬浮液时,该悬浮液在波长600nm下的吸光度为1.00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599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