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双壁绝热瓶的运输设备和/或存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0492.5 | 申请日: | 2008-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0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埃里克·克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ST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3/10 | 分类号: | F25D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徐敏刚 |
地址: | 美国得***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绝热 运输设备 存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双壁绝热瓶(bulb)的运输设备和/或存储设备。
本发明特别应用于产品的运输和/或存储领域,更具体地讲,但非排 他地应用于借助于低温流体、例如液氮在非常低的温度下保存的产品的 运输和/或存储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用于运输液化气体的容器领域,主要有两种已知技术,即,在一 方面,配备有能够使内压力受控的系统的密封容器,另一方面,本发明 特别涉及的非密封容器。
这些非密封容器被用于液化气体在大气压下的运输和/或存储,这些 容器被装配成允许密度大于空气的蒸汽能够自由逸出,该蒸汽是随着液 化气体的再加热而逐渐地产生的。
例如,低温流体如液氮能在绝热容器,也称为低温保持器中运输, 该容器缺少确保封闭物的不渗透性的系统。然而,与之对应的是,该容 器必须保持在竖直位置以便避免液氮的意外溢出。
例如,这种类型的容器被广泛地用来运输要求在非常低的温度下保 存的生物材料。
因而,用作运输设备的大多数已知容器都是低温保持器,该低温保 持器包括由两个金属壁构成的绝热瓶,该两个金属壁被空隙分开并且在 瓶的颈部区域通过确保每个壁的自由上端间的连接的环来连接。
在这些容器中,绝热瓶的外金属壁因而直接地构成运输设备的外包 装,然而,该运输设备能具有附加的包装结构,在该包装结构之内是金 属低温保持器。
人们立即认识到使用金属材料制造这种低温保持器需要高生产成 本,因此排除了任何的一次性利用。
因而,对于运输商业价值有时较低的产品,由将这种低温保持器作 为运输设备使用而产生的装运费用是非常显著的。
在一方面,金属低温保持器的重量促使运输成本的提高,并且另一 方面,因为为返回容器所致的费用通常小于新装置的购买价格,所以必 须要组织容器空返到发货源地。
该发货系统是一个重要限制,特别是当它涉及通过航空的远程装运 时,或当发货人必须满足难以避开的遵从生物学定律的强烈的突发季节 性需求时。特别是对于某些动物物种从冷冻配子或晶胚的繁殖的情况。
此外,由于这些金属低温保持器相较于它们的高度而呈现相对缩减 的底部,因此它们经常不是非常稳定。低温保持器的高度相对于承运产 品的管而被特别确定,所述管预定要被竖直引入到容器的内部体积中并 且促进容器间的传输。
最后,尽管使用金属材料,随着由低温保持器稳定性的缺乏引起的 损坏风险的增加,在运输期间由这种低温保持器所构成的运输设备特别 地容易受震动和坠落的损坏。
事实上,如果发生震动或坠落,特别是在缺乏包装结构时,力会被 绝热瓶的外壁直接吸收,并且被传递到确保与内壁连接的环上。
这种力经常引起连接环的破裂,并且,由于壁间真空的丧失,布置 在瓶的颈部区域的环的破裂对运输的产品来说是致命的;因而瓶失去了 其绝热性质,不再确保它的低温保存性能。
更甚者,对于这些源于低温保持器所承受的震动或坠落的外力,沿 相反方向被增加了其他力,这些其他力通过瓶的内容物,特别是低温流 体例如液氮而被传递到内壁。
内壁和外壁上这些力的结合造成对环的严重损害,又导致由蒸发引 起的冷却低温流体全部或部分的损失,并且不可避免地导致运输或存储 的产品的损失。
通常用复合材料或类似材料制造以防止形成热桥的环的抗力不足以 支承这些力,特别是扭力。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破裂在连接环区域显著的 原因,该连接环构成瓶的双壁的外壁和内壁之间的唯一接触点或接触区 域。
一种可能解决方案是以包装结构包装低温保持器,使得尽力至少保 护它免受直接震动;然而,这种解决方案也会促使这种低温保持器的制 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的增加,以及总运输重量的增加。
此外,因为所导致的力通过包装结构被直接地传递到低温保持器的 金属外壁,所以严重破坏连接环的风险尽管采用了包装结构也不能消除, 特别在强烈震动或坠落的情况下该风险会持续。
因而这种运输设备或金属低温保持器不能完全的令人满意,特别是 对于给定它们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的情况,它们对震动和坠落的易损 性在运输期间很可能出现,并且也排除了一次性使用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运输设备和/或存储设备提出了新设计,使得可以特别地克 服以上提及的现有技术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T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ST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04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爆竹的引爆装置及相关的连续燃放型爆竹击发装置
- 下一篇:热电联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