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粒子状吸水剂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6101.2 | 申请日: | 200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2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长泽诚;池内博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C08K3/24;A61F13/15;C08K3/32;A61F13/49;C08K5/17;A61F13/53;C08K5/5317;B01J20/28;C08L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泽雄;崔 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粒子 吸水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聚丙烯酸(盐)类吸水性树脂为主成分的粒子状 吸水剂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实质上为白色,并且耐尿 性(防凝胶劣化特性或凝胶稳定性)优异,也不存在经时着色问题的, 具有高物性并且安全性优异的粒子状吸水剂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开发了具有高度吸水性的吸水剂,并主要在一次性用途 中,用作纸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物品,以及园艺用保水剂、工业 用止水材料等。作为这种吸水剂,已提出了使用多种单体或亲水性高分 子作为原料,特别是使用丙烯酸和/或其盐作为单体的聚丙烯酸(盐)类 吸水性树脂,由于其吸水性能高,因此在工业上最常使用。
一直以来,作为上述吸水剂中所希望的吸水特性,已知有未加压下 的吸收倍率、加压吸收倍率、吸水速度、未加压下的液体渗透性、加压 下的液体渗透性、耐冲击性、耐尿性、流动性、凝胶强度、粒度等多种 特性(参数),此外,即使在相同的物性(例如,未加压下的吸收倍率) 中,也因为多种观点,而提出了多种规定(参数测定方法)。
此外,由于这些吸水剂的主要用途是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等卫生材 料,因此,当粉末吸水剂在白色的纸浆和卫生材料中进行复合化时,为 了不会因着色而赋予异物感,要求吸水剂在从工厂中出货时为白色。此 外,虽然吸水剂通常为白色粉末,但已知其在出货以后,在其保管或输 送中,以及在卫生材料中使用时,吸水剂会随着时间而着色(从黄色变 为茶色),因此要求即使在长时间保管吸收物品时,其也为白色。近年来, 由于吸水性树脂在卫生材料中的使用比例(重量%)存在有增加的倾向, 因此更增加了着色问题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上述吸水剂的着色问题,已经提出了在使用过氧化氢和还 原剂使丙烯酸单体和/或其盐进行聚合后,使用硅烷偶联剂进行处理的方 法(专利文献1)、在吸水性树脂中后添加有机磷酸化合物或其盐的方法 (专利文献2)、将丙烯酸中的氢醌和苯醌的总量控制在0.2ppm以下的方 法(专利文献3)、在吸水性树脂中添加无机还原剂的方法(专利文献4)、 在吸水性树脂中添加有机羧酸或其盐的方法(专利文献5、6、7)、使用 生育酚作为丙烯酸中的阻聚剂进行聚合的制法(专利文献8)、在吸水性 树脂的制造中添加金属螯合剂的制法(专利文献9、10、11)、在吸水性 树脂的制造中添加酸的制法(专利文献12)。
然而,在前述任一方法中,不仅着色改善不充分,而且带来了物性 降低和成本提高的问题,并且由于所用的化合物,还存在有安全性的问 题。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4-331205号”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5-86251号”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6444744号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WO2000/55245号
专利文献5: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0-327926号”
专利文献6: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3-52742号”
专利文献7: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5-186016号”
专利文献8:国际公开WO2003/53482号
专利文献9: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3-206305号”
专利文献10: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3-206381号”
专利文献11:美国专利5610208号
专利文献12:国际公开WO2005/92956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以吸水性树脂为主成分的粒子状吸水 剂中,使优异的吸水特性和防着色效果这两个相反特性并存。
本发明提供一种粒子状吸水剂,其以聚丙烯酸(盐)类吸水性树脂 作为主成分,并且含有螯合剂和磷化合物。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以下描述而充分可知。并且, 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说明而变得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0.69质量%的氯化钠水溶液流动诱导性(SFC)测定中所用的 测定装置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31…槽
32…玻璃管
33…0.69质量%的氯化钠水溶液
34…带旋塞的L字管
35…旋塞
40…容器
41…腔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本触媒,未经株式会社日本触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6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