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液压升降采摘车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3702.4 | 申请日: | 200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97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杨仁全;卜云龙;周增产;董明明;李秀刚;刘水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6/20 | 分类号: | A01D46/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100094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液压 升降 采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液压升降采摘车。
背景技术
随着设施农业在我国迅速的发展,各种类型的温室设施在种植业中被广泛应用。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在温室设施内,工人的作业通道宽度一般仅留60cm左右,给各项园艺作业带来难度。目前,在果实采摘的环节,人们大都采用原始的采摘方法:一手提着菜篮子,一手采摘果实;对于一些高杆作物,只好利用梯子爬上采摘,在狭窄的通道里操作相当困难。这种常规的采摘方法既浪费人力物力,同时又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迫切需要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的采收辅助装备。
本申请人曾申请过“电动采摘车”(ZL200420058719.2),其实现了自动采摘设想,起到了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很好效果,但由于其升降机构需要操作者由工作平台下来通过重新插销轴的方式改变工作台高度,故还留有使用不方便的遗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温室设施内使用的电动液压升降采摘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电动液压升降采摘车,包括一可行走的底盘车身,底盘车身带有电动行走机构,在底盘车身的上方装有升降平台,还包括一可带动采摘车横向行走的结构装置;所述的升降平台为剪叉式液压升降平台,其由双铰接液压缸驱动的剪叉式升降机构构成。
所述的剪叉式升降平台由工作台、剪叉下框架及其间上下两组交叉联接的内、外叉臂组成;上下两组叉臂的一侧端头分别固定铰接于工作台及剪叉下框架的纵梁上,上下两组叉臂的另一侧端头可借助上滚动端轴装配及下滚动端轴装配分别以工作台的纵梁凹槽及剪叉下框架的纵梁凹槽为轨道做受限的水平向的移动。
为实现横向转移位置以适应温室内越跨或在不同栽培槽间使用,更方便地采摘果实,它还配有带动底盘车身及上方的剪叉式液压升降平台横向行走的结构装置。
由于是一种移动的登高设备,它还配有安全护栏和方便作业工人上、下操作平台的扶梯。两者都固定在升降平台的工作台上,可随工作台一起升降。
本实用新型电动液压升降采摘车依靠电力驱动运行,工作台可实现液压升降,同时能够实现遥控操作。适合温室设施内番茄等高杆作物的果实采收,使用方便,可提高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电动液压升降采摘车可通过安装在主立杆上的控制开关或手持遥控器操作,可以在较窄(60cm左右)的通道上实现自动行走、停止,同时还设计有液压驱动升降平台,可对不同高度的果实进行采摘作业,满足温室种植业的特殊环境下的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可实现自动行走,在温室中快捷的完成采摘工作;
2)采摘平台升降采用液压调节改变工作台高度的方式,操作者无需由工作平台下来手动插销调节,大大降低了采摘工人采收和操作的劳动强度,且节省了工作时间;
3)液压油缸采取双铰接结构,工作平台的升降行程可达到液压缸行程的二倍以上,使机构紧凑。
4)配备遥控装置,使操作简单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液压升降采摘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液压升降采摘车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3为电动液压升降采摘车的剪叉式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4为电动液压升降采摘车的剪叉式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左视图)
图5为剪叉式升降平台的剪叉上滚动端轴装配细部结构示意图(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电动液压升降采摘车是新一代的采摘车,基于本申请人原设计的电动采摘车改进而成。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动液压升降采摘车包括一可行走的底盘车身4,在底盘车身的上方装有剪叉式液压升降平台1,在剪叉式升降平台1的工作台21上还固定有安全护栏17、主立杆18及扶梯26。主立杆18的顶端安装有控制盒19。同时,本电动液压升降采摘车还包括一可带动采摘车横向行走的结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37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