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树脂结合剂立方氮化硼贯穿式双端面砂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1745.9 | 申请日: | 200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0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达亿超硬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7/14 | 分类号: | B24D7/14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 辉 |
地址: | 110108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结合 立方 氮化 贯穿 端面 砂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树脂结合剂立方氮化硼(以下简称CBN)贯穿式双端面砂轮,是对现有树脂结合剂CBN双端面砂轮结构的改进,属于超硬磨具制作技术。
背景技术
航空、航天行业的机械密封件、制冷配件、汽车活塞环及刹车片等工件的精度要求高,所采用的材料一般都为高速钢、渗炭钢、不锈刚、铸铁等难磨材料。目前国内生产厂家通常使用传统双端面磨床,采用常规的碳化硅、刚玉等材料制作的双端面砂轮研磨工件,存在着磨削效率低,工件易变形等问题。而采用树脂结合剂CBN双端面砂轮研磨工件与普通磨具比较,具有磨削效率高磨削精度高、工件不易烧伤、变形等特点,因此,有实力的生产厂家都选数控双端面研磨机,用树脂结合剂CBN双端面砂轮研磨工件。由于一般磨削工序为:粗研磨→研磨→精研磨,存在着工序较长、耗时较多的问题,随着我国航天、航空、汽车、制冷等行业的不断发展,用户向磨具制造厂商提出进一步提高磨削效率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改进磨削工序较长、耗时较多的问题,提高工件的磨削效率,给出一种新型的树脂结合剂CBN穿式双端面砂轮,这种CBN砂轮采用七个工作区,在磨削方式中采用贯穿式磨削,即被研磨工件由CBN砂轮的一侧给进,经研磨加工由另一侧给出,在磨削中一次完成从粗研磨到精研磨的加工过程。减少磨削过程中的粗研磨和研磨的过程,使工件一次加工达到三次加工的效果。节省两次磨削及上、下料的时间,提高单位工件磨削效率300%以上。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树脂结合剂CBN穿式双端面砂轮,包括有以合金铝或钢铁为材质的砂轮基体,砂轮基体的研磨一侧的表面上粘结有CBN磨面层,其特点是所述的砂轮基体表面CBN磨面层上按磨料的粒度设有磨区7个,分别为:研磨区a、研磨区b、研磨区c、研磨区d、研磨区e、研磨区f、研磨区g,其中研磨区a、研磨区b、研磨区c为粗研磨区,研磨区d、研磨区e为中研磨区,研磨区f、研磨区g为细研磨区。
CBN砂轮研磨区分为七个工作区是按照不同工件的磨削阻力和线速度排列,各研磨工作区磨料配方根据不同工件的磨削要求而定,配比的各研磨工作区磨料不同、配比的敷料也不同。各研磨工作区磨料浓度及密度将根据工件的材质及加工量,各研磨工作区的消耗情况计算各研磨区的压缩比后而定。上述设计计算工作属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应知应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七个研磨工作区,通过各工作区面积设计及各工作区的磨料配方设计,在磨削中一次完成从粗研磨到精研磨的加工过程。减少磨削过程中的粗研磨和研磨的过程,使工件一次加工达到三次加工的效果。节省两次磨削及上、下料的时间,提高单位工件加工效率40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给出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粒度与磨削效率之间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给出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这种树脂结合剂立方氮化硼贯穿式双端面砂轮,包括有以合金铝或钢铁为材质的砂轮基体1,砂轮基体1的研磨一侧的表面上粘结有CBN磨面层2,所述的砂轮基体1表面的CBN磨面层2上,按磨料的粒度设有磨区7个,分别为:研磨区a、研磨区b、研磨区c、研磨区d、研磨区c、研磨区f、研磨区g。图中标记3为排屑沟。
为达到研磨后砂轮表面的平行度要求及工件表面粗糙度要求。通过对磨削阻力及线速度的计算,把7个研磨区按照结合度、集中度和结合剂又分为三个区域:粗研磨区A、中研磨区B、细研磨区C,其中研磨区a、研磨区b、研磨区c为粗研磨区A,研磨区d、研磨区e为中研磨区B,研磨区f、研磨区g为细研磨区C。
各区域结合剂、集中度和结合度的选择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达亿超硬材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达亿超硬材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17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