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层叠密封的回转窑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2735.9 | 申请日: | 2008-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47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葛延;赵玉良;徐鸿钧;王广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7B7/24 | 分类号: | F27B7/2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32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层叠 密封 回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窑密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层叠密封的回转窑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回转窑是冶金、化工、水泥等行业对散状物料进行加热处理的主要设备,一般在负压下工作。在回转窑的筒体部件和固定的连接装置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缝隙,为了防止外界的空气被吸入窑内或窑内气体携带物料外泄,回转窑上必须设置密封装置。
目前最常用的办法是径向密封,虽能达到密封要求,但也有不如人意之处:若采用铸铁材料作摩擦密封板,这样密封板与筒体摩擦大,密封板更换过于频繁;若采用石墨或碳素材料作摩擦板,虽使用寿命增加,但成本较高;若采用橡胶带环绕密封或石棉绳缠绕,则耐热性不强,且石棉绳易缠绕,也增加了摩擦阻力和检修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层叠密封的回转窑密封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磨损小、维护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是:一种带有层叠密封的回转窑密封装置,包括一密封腔室1,密封腔室1的两侧是径向迷宫密封装置2、3,其特征在于,密封腔室1内叠压着中软纤维板4和软纤维板5,它们的一端与隔热层6径向摩擦接触,密封腔室1轴向一侧有挡板8,螺柱9穿过挡板8由螺母固定,密封腔室1内有至少一根长螺杆7穿过中软纤维板4、软纤维板5和挡板8由螺母10固定,长螺杆7限制着中软纤维板4和软纤维板5的径向和圆周方向的偏移。
所述的中软纤维板4和软纤维板5隔层叠压。
所述的中软纤维板4和软纤维板5呈扇形。
所述的中软纤维板4与隔热层6的接触面积少于软纤维板5和隔热层6的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中软纤维板4和软纤维板5并不是紧压在隔热层6上,所以工作时摩擦较小;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维护保养时十分方便,只需拆下外侧的径向迷宫密封2,卸下螺母和挡板8,即可更换内部的纤维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密封腔室1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详细叙述。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配置在回转的筒体部件11和固定的连接装置12之间,包括一密封腔室1,密封腔室1的两侧是径向迷宫密封装置2、3,密封腔室1内叠压着中软纤维板4和软纤维板5,它们的一端与隔热层6径向摩擦接触,密封腔室1轴向一侧有挡板8,螺柱9穿过挡板8由螺母固定,密封腔室1内有至少一根长螺杆7穿过中软纤维板4、软纤维板5和挡板8由螺母10固定,长螺杆7限制着中软纤维板4和软纤维板5的径向和圆周方向的偏移。
所述的中软纤维板4和软纤维板5隔层叠压。
所述的中软纤维板4和软纤维板5呈扇形。
所述的中软纤维板4与隔热层6的接触面积少于软纤维板5和隔热层6的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在回转的筒体部件和固定的连接装置之间,当回转窑的筒体部件11工作时,密封腔室1内叠压的中软纤维板4和软纤维板5通过层层阻隔,防止外界气体进入窑内或窑内气体携带物料外泄,密封腔室1两侧的径向迷宫密封装置2、3,防止外界杂物和窑内散料进入腔室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27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轮耕整机安全防护装置
- 下一篇:轮胎激光散斑检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