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Y型燃油三重雾化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0997.1 | 申请日: | 200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33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关延欣;程东方;王帮超;苏进;时琳丽;王双;武文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方圆工业炉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1/44 | 分类号: | F23D11/44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卢洪方 |
地址: | 4710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三重 雾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化燃烧器雾化技术的改进,主要涉及一种双Y型燃油三重雾化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燃烧器所用雾化器中,其主要作用是雾化燃料油,因此,通常按其雾化方方法可分为雾化剂雾化、机械雾化和联合雾化三大类。其中,Y型油烧嘴雾化器雾化方法因其拥有以下诸多优点而倍受业内人士青睐:调节比大,一般负荷可以调节到25%,国外某些船用锅炉,不控制过剩空气时,甚至高达1∶20;与大容量的压力雾化式烧嘴比较,不需要高压头的油泵,一般油压7~21kg/cm2,蒸汽约10kg/cm2;在任何出力下,雾化质量都能保持良好,低负荷时,雾化质量还有所改善;单个烧嘴出力较大(3000~7000kg/h),甚至达(10000kg/h);蒸汽耗量不大,一般只有燃油重量的2%;雾化角在任何负荷时都能保持不变,而且对孔的表面光洁度也不敏感,油滴均匀,雾化粒度较细,甚至可达50μm;对各种液体燃料的适应性较强;使用期较长。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个倍受大家青睐的油喷嘴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由于燃油和进气采用单个Y型的雾化方法,对燃油的雾化效果还不够理想,雾化效率不够高,造成雾化后的燃油燃烧不够充分。同时上述结构的雾化器喷头要求的加工精度高以及汽孔易堵,如果与内外套管的结合面密封不良,使油泄露量剧增,甚至能达到锅炉油耗的0.01。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Y型三重雾化雾雾化器,在于进一步提高燃烧器雾化效率,减小油滴粒径,节约燃料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的双Y型燃油三重雾化器包括油气输送段及油气混合段两部分,进油嘴和两个进气孔设置在油气输送段,其中上部的进气孔与进油嘴具有夹角,下部的进气孔与进油嘴平行位于进油嘴的下方,上部的进气孔与下部的进气孔相通;油气混合段内设置的混合腔与油气输送段下部的进气孔相通。
所述油气输送段上部的进气孔与进油嘴的夹角为45°角。
所述进油嘴中的进油孔为渐缩的锥形结构。
所述油气混合段中的混合腔中心轴与油气输送段下部水平方向的进气孔同轴,且呈喇叭状,与进气孔相连端端口直径小于出口端直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①所述的油气输送段进油嘴和两个进气孔,它们之间组成的双Y型结构关系。
②经过双Y型结构高速蒸气的切向力作用和油气混合段喇叭孔混合腔喷出混合等多重雾化,油滴粒径较细,甚至可达30μm,因而提高了雾化效率;
③经过双Y型结构高速蒸气的切向力作用和油气混合段喇叭混合腔孔喷出混合腔等多重雾化,油滴粒径较细,在固定且恰当的空燃比之下,油滴比表面积增大,其与空气确切点说是氧气充分接触,燃烧就更加充分,从而节约了燃料油;
④油枪所用材料常见且价格低廉,用普通棒料车加工即可。
⑤使用寿命长,更换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油气输送段,2、油气混合段,3、进气孔,4、进油嘴,5、进气孔,6、混合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所述的双Y型燃油三重雾化器包括油气输送段1及油气混合段2两部分,两部分可作为一体结构,也可作为两段进行单独加工再进行连接,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两端进行单独加工再通过承插焊连接。进油嘴4和两个进气孔设置在油气输送段1,其中上部的进气孔3与进油嘴具有45°夹角,进油嘴的末端与进气孔3相通。下部的进气孔5与进油嘴平行位于进油嘴的下方,上部的进气孔3与下部的进气孔5相通;油气混合段内设置的混合腔6与油气输送段下部的进气孔相通。进油嘴4中的进油孔为渐缩的锥形结构。即进油口处的直径大于器末端出口的直径。油气混合段中的混合腔6中心轴与进气孔5同轴,且呈喇叭状的渐扩结构,与进气孔5相连端端口直径较小,混合腔(6)另一端端口直径较大。
本实用新型雾化原理:高速蒸汽通过与水平方向夹角成45°的进气孔5同水平方向由进油嘴4喷出的燃料油相切,将油滴雾化混合,然后与位于进油嘴下部的另一个水平方向进气孔5所喷出的高速蒸汽再次相切,进一步雾化混合,混合物经混合腔的小孔喷到炉内,作进一步雾化,经三重雾化的油微粒可充分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方圆工业炉设计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方圆工业炉设计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09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柜式空调机室内机风道结构
- 下一篇:太阳能照明灯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