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直线电机线路上感应板的隔振垫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20749.7 | 申请日: | 200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60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曾飞;闫作为;姜晓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4 | 分类号: | H02K5/24;E01B9/68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471039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轨道交通 直线 电机 线路 感应 隔振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减振隔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直线电机线路上的感应板的隔振垫。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具有优良动力性能和爬坡能力的直线电机线路已经逐步在我国一些新建地铁/轻轨线路上使用。
轨道交通的运营会给周围环境带来振动和噪声污染。传统线路的振动噪声主要是由于轮轨的振动噪声传播引起的,与传统轨道交通线路不同的是,直线电机线路除了轮轨的振动噪声外,还因为感应板受到电磁力激振而产生振动噪声。
现有的直线电机线路只在轨道与道床之间设置了隔振扣件,用以控制轮轨振动向道床基础的传播,而感应板与道床之间采用完全刚性扣件联结,没有采用任何措施以抑制感应板与道床之间的振动传播。这样,一方面感应板因动态磁力激振引起的振动会无障碍的传递给道床,增加道床的振动能;另一方面,道床的中高频振动也会对电磁感应板进行激励而增强感应板的振动及辐射噪声。因此,设计一种装置抑制感应板与道床之间振动的相互传递对降低周边环境振动噪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未有任何关于直线电机线路感应板隔振装置的报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直线电机线路上的感应板的隔振垫,它不改变现有线路结构,并且与感应板扣件紧密联接,降低感应板与道床之间的联接刚度,在感应板扣件的螺栓拧紧力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感应板隔振垫的材料硬度来调节感应板隔振垫的刚度。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直线电机线路上感应板的隔振垫,其隔振垫的上端设有台阶状的凹槽用于装配尼龙绝缘垫,其下端也设有凹槽可装配调高垫板,上下凹槽间配有长圆形通孔用于调配安装间距,隔振垫的一端设有长方形的卡槽,卡槽内用于装配感应板。
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直线电机线路上感应板的隔振垫,其隔振垫由弹性橡胶材料一次硫化成型。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产生如下积极效果:
1、与现有感应板扣件紧密联接,保持了原有线路的整体性。
2、降低了感应板与道床之间的连接刚度,抑制了感应板与道床之间相互的振动传递,能有效控制振动噪声向周边环境的传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其它扣件连接后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隔振垫结构示意图;
图1、2中:1-螺栓;2-弹簧片;3-尼龙绝缘垫;4-隔振垫;5-调高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轨道交通直线电机线路上感应的隔振垫,其隔振垫4的上端设有台阶状的凹槽用于装配尼龙绝缘垫3,其下端也设有凹槽可装配调高垫板5,上下凹槽间配有长圆形通孔用于调配安装间距,隔振垫4的一端设有长方形的卡槽,卡槽内用于装配感应板。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轨道交通直线电机线路上感应板的隔振垫,其隔振垫4由弹性橡胶材料一次硫化成型。
隔振垫4的上、下端分别与尼龙绝缘垫3、调高垫板5相配合,凹槽内的长圆形通孔便于螺栓固定,一端的卡槽用于固定感应板。
使用时先放置调高垫板5,其上放置隔振垫4,一端的卡槽正好卡住感应板的底端。再放置尼龙绝缘垫3、钢弹簧片2。各层中间保持一定重合,最后使用螺栓1将上述各部件固定。线路的各种工装没有任何改变,保持了既有线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隔振垫4可采用邵尔硬度为74的橡胶材料一次硫化成型。通过试验室模拟测试,其安装后的静刚度为88kN/mm。相比与刚性连接时的刚度(一般数量级为1000kN/mm)可大大下降。
隔振垫4的静刚度可以通过改变弹性橡胶材料的硬度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未经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07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盗打移动电话
- 下一篇:一种发电机转子引出线轴内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