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盒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0316.3 | 申请日: | 200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75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戴宏骐;洪永炽 | 申请(专利权)人: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02 | 分类号: | H01L31/02;H01L31/048;H01R13/24;H01R13/6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425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电池板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盒,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连接盒。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板是用于将太阳的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的器件,其包括用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以及将转换后的电能输出的电性导线。通常,一连接盒会与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性导线连接,同时,该连接盒具有输出导线,以将转换后的电能输出给交流电路网络或输出给蓄电池保存起来。
美国专利US 7,134,883 B2揭示了一种接线盒。该电池盒具有绝缘壳体以及并排设置在绝缘壳体内的若干端子组件。在绝缘壳体内设置有供太阳能电池板插入的开口,当太阳能电池板插入后,其电性导线会与端子组件一端的导电端子连接,而端子组件另一端的导电端子则与输出导线连接,从而将太阳能电池板转换后的电能输出给交流电路网络或蓄电池。此外,若干二极管与各端子组件中部的导电端子连接,以使各端子组件之间电性导通。如该专利的图5所示,与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性导线接触的导电端子收容在一金属框架所围的闭合区域内,当电性导线插入或拔出时,需要使用特殊的工具穿过金属框架顶部的开口而将导电端子拨开,从而将电性导线插入或拔出接触区域。然而,这样操作很不方便,特别是在当太阳能电池板损坏需要临时维修或替换时,往往无法找到合适的工具来拨开端子,从而难以将电性导线拔出来。此外,组成端子组件的零部件较多,使得制造和组装工序繁复,并且成本较高。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连接盒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盒,其具有改良设计的端子组件,可不需要工具而方便地插入或拔取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性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盒,其具改良设计的端子组件,可使得制造和组装工序简化,并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接线盒包括绝缘壳体和设置在绝缘壳体内的端子组件。其中绝缘壳体具有用于供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性连接件穿过的开口。端子组件包括第一弹性端子,所述第一弹性端子具有用于和太阳能电池板的所述电性连接件接触并弹性抵压的第一接触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连接用于释放第一接触部的弹性抵压力的第一释放部。其中所述第一释放部被无阻隔地设置在绝缘壳体内以容许操作者无需借助工具即可操作所述第一释放部来释放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弹性抵压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绝缘壳体内的金属壳体,所述第一弹性端子设置在所述金属壳体上,所述第一释放部凸露于所述金属壳体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底壁和自底壁两侧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由所述底壁和侧壁围设的区域内,所述第一释放部位于所述围设的区域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壳体上设置有卡槽,所属第一弹性端子还具有可与所述卡槽卡扣配合的第一固持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性端子与所述金属壳体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盒还包括输出导线,所述端子组件还包括设置在金属壳体上的第二弹性端子,所述第二弹性端子具有与所述输出导线接触的第二接触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盒还包括二极管,所述端子组件还包括设置在金属壳体上的第三弹性端子,所述第三弹性端子具有与所述二极管接触的第三接触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壳体上设置有供二极管的引脚通过的导引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弹性端子的构形与第二弹性端子和/或第三弹性端子的构形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壳体具有与所述各弹性端子的接触部分接触的接触区域,且所述接触区域内设置有摩擦增强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摩擦增强结构包括设置在金属壳体壁上的若干沟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壳体内设置有扣钩,所述扣钩与金属壳体壁扣持以确保金属壳体可靠收容在绝缘壳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出导线包括有与所述第二弹性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接触的金属芯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性端子还包括第一固持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固持部正向弯曲,所述第一释放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部正向弯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触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固持部正向弯曲后还作进一步逆向弯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03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贴合式连接器接头
- 下一篇:可防火电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