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门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209763.7 | 申请日: | 2008-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048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品克通;伊恩·布鲁斯特·霍尔;阿麦德·巴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6B5/00 | 分类号: | E06B5/00;E06B3/70;B60J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 静;郭鸿禧 |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一种车辆车门使用的可折叠车门结构。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车辆车门的扶手和拉手区域的可折叠车门装饰弯曲引发器设计。可折叠车门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坚固和耐用,但是在侧面碰撞的情况下展现了较弱的横向刚度。
背景技术
由于研发和政府要求的条例持续变得更为严格,车辆的侧面碰撞事件已经被认为最优先考虑的事情之一。这些附加要求使得车门装饰系统的设计更有挑战性,这是因为乘客可能会在车门扶手支撑件或拉手处撞击车门装饰。众所周知,在车辆的车门上提供有扶手,扶手通常具有集成拉手以允许乘客拉车门使之关闭。依照已知的设置,通常通过多种结构将车门扶手和拉手固定至车辆车门内板。除了固定至车门内板,拉手还稳固地连接至扶手衬底。这使得拉手周围的区域非常坚硬,其会负面影响乘客使其受伤。
将扶手和门拉手固定的已知的方法在打开车门及特别是关闭车门时为车辆乘客提供了较好程度的横向车门作用。因此,车门装饰板的这个区域的刚度减小可改善侧面碰撞表现。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有能够解决该问题且不会影响扶手和拉手张力和纵向强度的解决方案。
因此,如车辆技术中这么多领域,在车辆车门设计领域中还有空间用于已知的门扶手、拉手支撑结构以及邻近支撑结构的可替代配置,其可在撞击的情况下允许撞击车门的水平力转换为垂直移动(其可使扶手衬底的一部分变形或弯曲),从而可防止或最小化扶手以及其相关车辆结构向乘客区内的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车辆中使用的车门总成,所述车门总成包括:材料流带,所述材料流带具有形成在其内的弯曲引发器区域;基本上连接至所述材料流带的扶手衬底,所述扶手衬底具有形成在其内的弯曲引发器区域;
可置于所述扶手衬底上的能量吸收泡沫材料部分;及可置于所述能量吸收泡沫材料部分上的扶手覆盖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形成在所述材料流带上的所述弯曲引发器区域从由包括薄化区域、凹口区域、开槽区域和切除区域组成的所述组中选择。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形成在所述扶手衬底上的所述弯曲引发器区域从由薄化区域、凹口区域、开槽区域和切除区域组成的所述组中选择。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材料流带为第一材料流带,所述车门总成可进一步包括第二材料流带,所述第二材料流带垂直于所述第一材料流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扶手衬底具有可形成在其上的至少一个弯曲引发器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至少一个弯曲引发器区域可从所述由薄化区域、凹口区域、开槽区域和切除区域组成的所述组中选择。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扶手衬底具有长轴,其中所述弯曲引发器区域可为沿所述长轴形成的伸长型弱化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扶手衬底具有长轴,其中所述弯曲引发器区域可为垂直于所述长轴形成的伸长型弱化区域。
本实用新型为已知车辆车门扶手和拉手支撑结构设计提供了替代的设置。依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支撑结构设计,其在引起所述门把手支撑件弯曲的同时继续提供可接受的耐用性和强度。为了完成这一点,对所述车门扶手和拉手结构做出两个修改。首先,将成角度部分或弯曲部分加至所述扶手支撑结构的材料流带以促进弯曲。这个方法克服了已知材料流带倾向于水平的困难,从而引入了强压缩负荷路径。通过将角度加至所述材料流带,在受到侧面碰撞时迫使竖直运动。其次,移除了所述门把手支撑结构的竖直部件,同时在所述门把手支撑件内加入弯曲引发器。
该竖直运动接触到设计在扶手衬底内的弯曲线。这个设置有效地提供了次负荷路径的使用以预弯曲主负荷路径,其确保在由弯曲引发器设定的位置处开始弯曲,从而控制弯曲和其发展。通过设计所述扶手使之弯曲,实现了所述压缩强度的减小,同时提供了用于张力的负荷路径。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和特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现在将描述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更加详细地示出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在下文描述了所述实施例。
图1显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从车辆内部所示的车门总成的透视图,该车辆具有装饰弯曲引发器结构。
图2显示了车门框架、拉手后侧板、扶手衬底、能量吸收泡沫材料背衬和扶手覆盖物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显示了图2的元件的平面分解图。
图4显示了传统的材料流带总成的剖视图。
图5显示了在碰撞之前的状态的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材料流带总成的剖视图。
图6显示了图5的材料流带总成处于碰撞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97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