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缆排线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206279.9 | 申请日: | 200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19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 发明(设计)人: | 郑钟南;方慎非;彭韶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南洋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B65H57/1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 旭 |
| 地址: | 515000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排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制造过程中的辅助装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线缆排线机构。
背景技术
在排线技术中,线缆的排布和缠绕必须达到整齐的要求,从而保证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或用户能顺利放线。目前的排线方式有丝杆排线、光杆排线、行走式对中排线等。但这些排线方式的基本原理都是根据线缆的外径和收线盘的宽窄,主动设定线缆缠绕过程中所需的排线节距和排线开裆,并经由排线导轮或导杆迫使所述线缆按照设定好的排线节距和排线开裆缠绕在收线盘上,上述排线方式称为线缆主动排线方式。然而,为实现小线成匝复绕而主动设定线缆的排线节距和排线开裆非常困难。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线缆排线机构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排线机构,以便于实现小线成匝复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排线机构,包括收线架、收线盘、滑移组件以及过线导杆。所述收线盘、滑移组件以及过线导杆均设于所述收线架上,所述滑移组件位于所述收线盘与所述过线导杆之间,并且所述滑移组件包括至少一导轮以及滑动穿设所述至少一导轮的导轮轴,所述至少一导轮通过所述导轮轴设于所述收线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滑移组件包括两个导轮轴和两个导轮,所述两个导轮轴平行设于所述线架上,这样可以保证所述两个导轮在微小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在所述两个导轮轴上十分自如轻松地转动和滑动。
较佳地,所述至少一导轮是铝质导轮。
较佳地,所述导轮轴是碳素钢冷拔工艺制成的导轮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当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缆排线机构缠绕线缆时,毋须主动设定线缆缠绕过程中所需的排线节距和排线开裆,先手动将所述线缆在所述收线盘的中轴上排好两三圈,转动所述收线盘,之后所述线缆将在受力作用下自动整齐的缠绕在所述收线盘上,从而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所述线缆的缠绕速度和缠绕在所述收线盘上后的外观质量。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排线机构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线缆排线机构排线时的示意图,其中所述线缆排线机构的导轮位于所述导轮轴的第一端部。
图3为图1所示线缆排线机构排线中的示意图,其中所述线缆排线机构的导轮位于所述导轮轴的中部。
图4为图1所示线缆排线机构排线中的收线盘上的线缆的受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排线机构,毋须主动设定线缆缠绕过程中所需的排线节距和排线开裆,先手动将所述线缆在所述收线盘的中轴上排好两三圈,转动所述收线盘,之后所述线缆将在受力作用下都会自动整齐的缠绕在所述收线盘上,从而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所述线缆的缠绕速度和缠绕在所述收线盘上后的外观质量。
下面参考图1-4,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排线机构包括收线架1、收线盘2,滑移组件3以及过线导杆4。所述收线盘2、滑移组件3以及过线导杆4均设于所述收线架1上。所述滑移组件3位于所述收线盘2和所述过线导杆4之间,并且所述滑移组件3包括两个导轮31以及滑动穿设所述两个导轮31的两个导轮轴32。所述两个导轮31通过所述两个导轮轴32设于所述收线架1上。所述两个导轮轴32平行设于所述收线架1上,以保证所述两个导轮31在微小外力作用下都能在所述两个导轮轴32上十分自如轻松地转动和滑动。
可选地,所述滑移组件3包括至少一导轮以及滑动穿设所述至少一导轮的导轮轴,所述至少一导轮通过所述导轮轴设于所述收线架1上。
所述两个导轮31是铝质导轮,且内嵌含油的滑动轴承,而所述两个导轮轴32是碳素钢冷拔工艺制成的导轮轴,其表面光滑且有较高的硬度,以减小所述两个导轮31在所述两个导轮轴32上自由转动和滑动时的摩擦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南洋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南洋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62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 下一篇:具备多媒体播放功能的U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