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温差串联梯级利用空调制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01349.1 | 申请日: | 200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445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路;黄伟;刘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F24F3/06 | 分类号: | F24F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0620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差 串联 梯级 利用 空调 制冷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制冷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大温差串联梯级利用空调制冷系统。属于空调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空调系统和空调设备的大量涌现,空调的能耗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而空调耗能一般占整个建筑能耗的60%以上,且比例不断增加。城市每年的用电量高峰在夏季,空调在此时间内的耗电要占总发电量的30%左右,部分地区(如广州)高达50%~60%,因此,空调系统的节能要求已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现有空调系统的设计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变风量、变水量、大温差、蓄冷等节能措施,但节能效果都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空调系统存在能耗高的缺点,提供一种大温差串联梯级利用空调制冷系统,该空调制冷系统具有运行能耗低、节能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大温差串联梯级利用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至少二组冷水机组、空调器、热交换器和末端设备;所述冷水机组之间串联连接,第一冷水机组的蒸发器的出水端与第二冷水机组的冷凝器的进水端连接---;最后级冷水机组的冷凝器的出水端、空调器、热交换器的第一进水端依次串联连接;热交换器的第一出水端通过水泵与第一冷水机组的蒸发器的进水端连接,使串联连接的冷水机组、空调器和热交换器构成一个回路;热交换器的第二出水端通过水泵与末端设备的进水端连接,末端设备的出水端与热交换器的第二进水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可以包括二组冷水机组,第一冷水机组、第二冷水机组之间串联连接、第一冷水机组的蒸发器的出水端与第二冷水机组的冷凝器的进水端连接;第二冷水机组的冷凝器的出水端、空调器、热交换器的第一进水端依次串联连接;热交换器的第一出水端通过一个水泵与第一冷水机组的蒸发器的进水端连接、使第一冷水机组、第二冷水机组、空调器和热交换器构成一个回路;热交换器的第二出水端通过一个水泵与末端设备的进水端连接,末端设备的出水端与热交换器的第二进水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热交换器可以由板式热交换器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末端设备可以由风机盘管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风机盘管可以由干式风机盘管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末端设备可以由冷辐射空调器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冷辐射空调器可以由冷辐射板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具有大温差的特点,即供回水温差为10℃。
2、本实用新型打破传统的冷水机组并联组合模式,冷水机组串联组合,冷冻回水依次进入第一机组和第二机组,逐级降温。
3、本实用新型实现冷冻水梯级利用,根据空调末端设备对冷冻水品位(即温度)的要求,冷冻水依次进入空调新风机和干式风机盘管或冷辐射空调器,逐级升温至冷冻回水的温度。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冷冻水系统大温差设计是相对国内常规设计,即冷冻水温度参数7℃/12℃(温差5℃)而提出来的,在输送同样冷量的情况下,只需要较小的流量和输送动力,冷水输送系数则可以大大提高,节能效果显著。该技术针对大型建筑物的空调系统而言,在冷水机组的制冷效率和冷冻水输送能耗中寻找出最佳结合点,获得最佳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第一冷水机组1、第二冷水机组2、空调器3、热交换器4和末端设备5;第一冷水机组1、第二冷水机组2之间串联连接、第一冷水机组1的蒸发器11的出水端与第二冷水机组2的冷凝器21的进水端连接;第二冷水机组2的冷凝器21的出水端、空调器3、热交换器4的第一进水端41依次串联连接;热交换器4的第一出水端42通过一个循环水泵6与第一冷水机组1的蒸发器11的进水端连接、使第一冷水机组1、第二冷水机组2、空调器3和热交换器4构成一个回路;热交换器4的第二出水端43通过一个循环水泵6与末端设备5的进水端连接,末端设备5的出水端与热交换器4的第二进水端4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设计院,未经广州市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13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吸收式空调装置
- 下一篇:太阳能循环取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