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T”型通道挤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0226.6 | 申请日: | 2008-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92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康志新;彭勇辉;邵明;夏伟;李元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盛佩珍 |
地址: | 51064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挤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加工成型设备,具体是指一种可对金属进行剧塑性变形的“T”型通道挤压装置。
技术背景
中国发明专利号200710030188.4,公开了一种等通道挤压装置,本发明结构简单,满足了制备超微细晶材料的基本要求,但是该装置由上模、下模与冲头组成,它的上模与下模是通过螺栓紧固连接的,因此在取样过程中需拧松螺栓,而在放样后得紧固螺栓,并且挤压与取样的两个过程必需同时在两台压机上完成,造成了加工过程中装载放样与拆卸模具取样的时间远大于挤压时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人力,降低了加工效率;同时,若在高温的条件下对样品多次挤压加工时,由于工序的繁杂,挤压样品需多次从模具中取出,再次放入,容易冷却,因而需要花较长时间来升温达到预定的高温状态,在升温过程中样品受长时间温度的影响,不仅易造成实验结果精度大大下降,且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并造成能源的浪费。另外冲头为一独立部分,需要通过手扶与人工矫正冲头位置并配合上缸行程才能进行工作。又由于垂直通道上端口未开倒角,使冲头在开始向下运动过程中易出现偏差,从而导致模具受损坏,降低模具与冲头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改进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装卸样品容易,且在提高加工效率的同时大大提高加工精度的“T”型通道挤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T”型通道挤压装置,由呈顺“T”型样的上模具、下模具与冲头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底板、两块侧板及圆盘,各组成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底座、两块侧板及上模具通过螺栓与压机下缸固定连接,形成一整体;圆盘中心开有通孔,冲头镶嵌于圆盘的中心通孔内,并通过螺栓与压机上缸固定连接,形成一整体。
所述呈顺“T”型样的上模具是由呈倒“T”型排列的垂直通道和水平通道组成,其垂直通道上端口开有45°-75°的倒角。
所述垂直通道与冲头在同一中心线上。
所述保持相对自由滑动的下模具位于上模具与底座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挤压过程中,只需通过调节上模通孔与侧板螺孔相连接的螺栓的松紧程度,实施放入或取出下模,整个过程在同一台压机上完成,克服了现有技术同时需要两台压机分别完成挤压和取样两个过程的缺点,缩短了取样时完全取出螺栓而放样时得再次拧紧的时间,节省人力与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高温条件时,由于取样与装样的快速,使模具的预热时间缩短,可最大限度的保证试样不受因长时间升温过程的影响,提高了实验结果的精度。
3、本实用新型冲头镶嵌于圆盘的中心通孔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与压机上缸成一整体,确保了冲头的中心线与上模垂直通道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在上模垂直通道上端口开一个45°-75°的倒角,使冲头对试样施力的情况下,在上模垂直通道内运动时通过倒角过渡,保证冲头在模具内的顺利运行,避免了冲头与垂直通道口发生偏差,延长模具和冲头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上模具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冲头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图1~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02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矫直机用辊印快速定位标尺
- 下一篇:一种颗粒状物料自动分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