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联下喷废气循环捣固焦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92401.1 | 申请日: | 200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12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何选明;王光华;梁玉河;欧阳曙光;史世庄;王世杰;黄鹂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B3/00 | 分类号: | C10B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樊 戎 |
地址: | 430081***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联下喷 废气 循环 焦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捣固焦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联火道、废气循环、焦炉煤气下喷、高炉煤气侧入的复热式捣固焦炉。
背景技术
捣固焦炉为捣固法侧装煤炼焦,是将配合煤在入炉前用捣固机捣实成体积略小于炭化室的煤饼后,推入炭化室内炼焦。理论与实践均已证明捣固法炼焦可以扩大炼焦煤资源,多配用粘结性较差的煤料;对于粘结性较差的配合煤料,可以提高其焦炭强度;由于粘结性较差的煤一般价格较低,捣固炼焦可以降低原料成本。
目前,炼焦煤供应已成为我国焦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因国内焦煤和肥煤的储量只占炼焦煤储量的37%左右,致使优质炼焦煤的供应已成为影响炼焦生产、焦炭质量和炼焦成本的重要因素。且强粘结性煤与弱粘结性煤的差价越来越大,入炉煤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国内更多的企业开始选择捣固炼焦。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捣固焦炉将逐步趋向大型化,炭化室的高度越来越高,炭化室的宽度也越来越宽,对焦炉的结构强度和严密性要求愈来愈高。而目前捣固焦炉存在煤饼炼焦时的膨胀压力大、装煤时机侧炉头在空气中暴露时间长、煤饼掉角或局部倒塌时焦侧炉头装煤不满易造成高温等问题而导致炉体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整体牢固、炉体强度大、寿命长、高向加热均匀、生产稳定的双联下喷废气循环捣固焦炉。该焦炉适用于冶金焦化行业炼焦和城市煤气气源厂生产煤气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捣固焦炉由小烟道、蓄热室、斜道、燃烧室、炭化室以及炉顶组成。该焦炉的小烟道位于蓄热室的下部,蓄热室位于炭化室和燃烧室的下部,蓄热室通过斜道与燃烧室相连;燃烧室由立火道、立火道隔墙、炭化室墙、机侧炉头和焦侧炉头组成,炉顶位于炭化室和燃烧室的上部。炭化室与燃烧室相间分布,炭化室高为6m,平均宽为500~600mm,炭化室长为15000~18000mm,炭化室锥度为20~40mm,炭化室的中心距为1300~1500mm,加热水平高度为700~900mm。
所述的炭化室和燃烧室相间分布是:炭化室和燃烧室之间砌筑有炭化室墙;砌筑炭化室墙砖的上平面和下平面设有砖沟或砖舌,炭化室墙的砌筑缝为折线式;炭化室墙的底部三层的宽度为120~130mm,三层以上的宽度为100~110mm。
所述的燃烧室的立火道隔墙的每一砖层由两块砖砌成,两块砖之间的侧面设有砖沟或砖舌,两块砖的上平面和下平面设有横向砖沟或砖舌和纵向砖沟或砖舌,横向砖沟或沟舌和纵向砖沟或沟舌间彼此互不串通。
所述的燃烧室的机侧炉头的每一砖层均为内层和外层的两层砖结构:机侧炉头外层处砌筑漂珠砖,机侧炉头内层砌筑硅砖,炉肩外层处的两侧分别砌筑四块高铝砖,炉肩内层处的两侧分别砌筑四块硅砖;内层和外层砖错缝砌筑。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炉体更加严密、整体性好,增大了炉体强度,提高了炉墙极限侧负荷,延长炉体寿命;使高向加热均匀性更好,提高了产品质量;环境污染小,操作更加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冶金焦化行业炼焦和城市煤气气源厂生产煤气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的纵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燃烧室4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燃烧室4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机侧炉头1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双联下喷废气循环捣固焦炉,该捣固焦炉如图1所示,由小烟道1、蓄热室2、斜道3、燃烧室4、炭化室5以及炉顶6组成。该焦炉的小烟道1位于蓄热室2的下部,蓄热室2位于炭化室5和燃烧室4的下部,蓄热室2通过斜道3与燃烧室相连,炉顶6位于炭化室5和燃烧室4的上部,炭化室5与燃烧室4相间分布。蓄热室2由主墙8和单墙9砌成,主墙8内砌有砖煤气道14;燃烧室4如图2、图3所示,由立火道11、立火道隔墙16、炭化室墙7、机侧炉头12和焦侧炉头15组成,在一对立火道11的立火道隔墙16下面有循环孔13和跨越孔10。炭化室5高为6m、长为15000~18000mm、平均宽为500~600mm、锥度为20~40mm、中心距为1300~1500mm和加热水平高度为700~9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924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焦炉加煤车加煤量控制系统
- 下一篇:混凝土轨道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