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放电避雷针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90128.9 | 申请日: | 200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32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曾楚英;谭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瑞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志菊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放电 避雷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控放电避雷针,是一种全新的防直击雷装置。可适用于电力系统(变电站/发电厂/输电线路)、通信微波塔(站)、证券、气象、电视塔、军火、油库、炸药库、雷达等需要严格防雷的各种设施和高低层民用建筑的防雷。
背景技术
自1749年美国人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称传统避雷针)以来已有250多年的历史,截止目前最常用的避雷方法基本上还是采用避雷针(避雷线)。它的原理是:利用自身高度使雷云下的电场发生畸变将雷击放电引到避雷针上。这种方式尽管简单,但存在许多缺陷。如保护范围不确定,容易造成绕击事故;由于雷击电流幅值较大,有反击事故发生,同时可能有较高的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影响人身安全;强大的雷电流会在保护物上形成感应过电压,对微电子设备造成危害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控放电避雷针,通过引发变化缓慢的小电流上行雷闪放电形式释放雷云电荷,避免强烈的下行雷闪放电对被保护物造成危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控放电避雷针,包括底座、主针、储能元件,与底座连接的3~4根斜拉杆呈放射状向上,动态环固定在斜拉杆上,储能元件、主针依次固定于底座上,主针处于动态环的圆心,起支撑和隔离作用的绝缘水平拉杆连接在主针与斜拉杆之间,底座固定在避雷针支柱上;主针与储能元件电连接,在斜拉杆的下部安装连接有辅助储能元件;辅助储能元件与储能元件电连接。
所述的可控放电避雷针,雷电检测探头贴在避雷针支柱上,雷电检测探头与监测装置连接,监测装置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并利用无线读写器对监测装置进行数据读写等操作。监测装置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有一个相当大的几乎不遭受绕击的保护区域。当被保护对象遭受绕击概率允许达到0.1%(目前规程规定的允许值)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角达到66.4°,而富兰克林避雷针的保护角远远低于此值。
(2)本实用新型的放电时间比富兰克林避雷针平均提前13.3μs。
(3)安装于可控放电避雷针升高支架上的监测装置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密封设计,防水防尘,耐高、低温。其能准确的对可控放电避雷针的动作次数、时间进行记录,并通过无线读写器进行数据读写、校对和更新,有效的积累可控放电避雷针的实际运行经验。
(4)在与传统避雷针的对比试验中,在本实用新型的针头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段较长的直线部分,这说明在这里有向上发展的先导,而在富兰克林避雷针的针头上的放电轨迹上则见不到这一明显直线段,无数次的实验表明,本实用新型就是靠引发上行先导来减少绕击和增大保护角的。
(5)在模拟电场比较低时,本实用新型的电晕电流比富兰克林避雷针低得多,几乎处于完全抑制状态;在模拟电场增加到能够启动可控放电避雷针时,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是脉冲式电晕放电电流,其电晕电流幅值比富兰克林避雷针大好几十倍,但电晕电流的平均值比后者小,这有利于从电晕向先导电弧的转化。
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发变化缓慢的小电流上行雷闪放电形式释放雷云电荷,避免强烈的下行雷闪放电对被保护物造成危害,具有保护范围大、绕击率低、放电电流小、感应过电压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可控放电避雷针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放电前场强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放电时针头场强的变化图。
图4监测装置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可控放电避雷针包括一种可控放电避雷针,包括底座、主针、储能元件,与底座6连接的3~4根斜拉杆4呈放射状向上,动态环2固定在斜拉杆4上,储能元件5、主针1依次固定于底座6上,主针1处于动态环2的圆心,起支撑和隔离作用的绝缘水平拉杆3连接在主针1与斜拉杆4之间,底座6固定在避雷针支柱9上;主针1与储能元件5电连接,在斜拉杆4的下部安装连接有辅助储能元件5.1;辅助储能元件5.1与储能元件5电连接。
7是储能元件5外套管,8是辅助储能元件5.1的外套管,12是避雷针支柱9上的连接板,13是连接螺钉。
雷电检测探头10贴在避雷针支柱9上,雷电检测探头10与监测装置11连接。
如图2:雷电检测探头10由线10.1将其绑贴在避雷针支柱9上,雷电检测探头10与监测装置11连接,监测装置11由箍圈11.1将其固定在避雷针支柱9上。并利用无线读写器对监测装置进行数据读写等操作。监测装置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1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瑞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瑞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901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支持NTP协议的工业以太网扫描器
- 下一篇:多功能水下拖缆的水密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