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余热利用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4893.1 | 申请日: | 2008-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23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叶林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林森 |
主分类号: | F24B1/28 | 分类号: | F24B1/28;F24B13/00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建宏 |
地址: | 233000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余热 利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燃料燃烧炉。
背景技术
现有普遍使用的固体燃料炉灶上的排烟管是直接与烟囱相接的,它们在燃烧中产生的烟气通过烟囱直接排出到了室外,没有对烟气的余热进行再利用,这对热能是较大的浪费。目前也有一些对烟气进行再利用的炉具,但这些炉具的燃烧炉和烟气余热利用灶均是在一个整体的构造中,它们的结构较复杂、用材较多,成本高、体积较大、移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拆、可合的组合式余热利用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组合式余热利用炉,它具有一燃烧炉,燃烧炉上部灶头的侧部接有一与其内部型腔相通的排烟管,在燃烧炉的旁侧设有一余热接收灶,排烟管伸人余热接收灶的型腔中将燃烧炉灶头的型腔与余热接收灶的型腔连通。
由上述方案可见,燃烧炉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经过其灶头上所接的排烟管会进入到余热接收灶的型腔中,在余热接收灶上放置炊具,即可利用余热接收灶中的余热。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它组合、分开方便,是较经济实用的炉具。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本组合式余热利用炉,它具有一燃烧炉1,燃烧炉1上部灶头1a的侧部接有一与其内部型腔1b相通的排烟管1c,燃烧炉1为现有结构。在燃烧炉1的旁侧设有一余热接收灶2,排烟管1c伸入余热接收灶2的型腔2a中将燃烧炉1灶头的型腔1b与余热接收灶2的型腔2a连通。在余热接收灶2的侧部接有一与其内部型腔2a相通的排烟管2c,余热接收灶2的底部支撑有支架4,余热接收灶2上盖有炉口圈2b。
参见图1、图2,在余热接收灶2的型腔内搁置有一挡板3,挡板3与燃烧炉1上的排烟管1c的出口相对,挡板3的高度低于所处型腔2a的高度。
参见图2,为提高本组合式余热利用炉组合后的稳固性,燃烧炉1的灶头1a外部与余热接收灶2的外部之间相互连接,两者之间连接的具体方式为:在燃烧炉1的灶头1a外部固定有耳板1d,在余热接收灶2的外部固定有耳板2d,在耳板1d、耳板2d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有支板5。拆去支板5,即可将余热接收灶2与燃烧炉1分离。
由图1、图2可见,挡板3可撤去、也可装上,挡板3装上后,烟气从排烟管1c流出与挡板3碰撞后,会从炉口圈2b与挡板3之间的空隙通过,这样可提升烟气从型腔2a中流过的高度,撤去挡板3及炉口圈2b,搁置在余热接收灶2上的炊具的底部可陷入到型腔2a中。
另外,由图1可见,可在余热接收灶2的排烟管2c接上烟囱,也可在排烟管2c上再接一余热接收灶2,以进一步利用烟气的余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林森,未经叶林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48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