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叶轮片的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71327.5 | 申请日: | 2008-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77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姜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志明 |
主分类号: | F01N1/18 | 分类号: | F01N1/18;F01N7/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15038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洪***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叶轮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配合内燃发动机使用的排气系统的配件,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叶轮片的消声器。
背景技术
内燃发动机自19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已成为比较完善的机械。它热效率高、功率和转速范围宽、配套方便、机动性好,所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全世界各种类型的汽车、拖拉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基本上都以内燃机为发动机。世界上以内燃机作为发动机的保有量在动力机械中居首位,它在人类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内燃发动机在工作中,会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气体若由内燃发动机内直接排出,高温气体突然减压膨胀,会造成很大的噪音,因此,现有的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动力机械设备,在发动机的排气端均加设有消声器,发动机产生的高温高压废气排入消声器中,通过消声器消除其较大的噪音后排入大气,现有的内燃发动机的消声器,依其工作原理的不同,主要分为折回式和孔板吸附式两类,折回式即通过消声器内设置的若干块反射板,使发动机产生的高温高压废气在其中折回、反射减速,从而减小废气气压,达到消音降噪的效果;孔板吸附式则是在消声器内壁面上设有若干块带有通孔的吸附板,以期通过通孔的扰流效应降低发动机废气排放产生的噪声。但是目前上述两种结构的消声器都存在有一些缺陷,即:为了使降噪效果符合技术要求,必须要确保高温高压废气在消声器内经过足够长的距离,因此消声器长度都比较长,这无疑会增加气动阻力,导致发动机的能耗加大;且由于发动机内燃料不可能百分之百燃尽,未充分燃烧的油料必然会有部分随着尾气排入消声器中,长期使用后,会使消声器内堆积油料凝固形成的积渣,影响消声器的使用效果和排气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消声器因其结构上的特点,造成消声器体积较大,容易引起发动机能耗增加,消声效果不尽理想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带有叶轮片的消声器,采用该消声器可以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实现理想的消声效果,能够很好的配合适用于机动车辆等对空间要求比较高的带有发动机的设备上使用;且本消声器能够大大降低随尾气进入消声器内的未燃烧油料在消声器内的堆积,避免了长期使用后消声器内因积渣堆积造成的排气不畅、消声器性能下降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叶轮片的消声器,包括消声室,所述消声室的前端设有安装头,所述消声室通过安装头与发动机的排气端相连接,所述消声室内设有两端为开口的内胆以构成贯通消声室的气道,所述内胆外壁与所述消声室内壁间构成隔腔,所述内胆内沿其轴向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叶轮片。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内与叶轮片对应的位置开有叶片切缝,所述叶片切缝沿所述内胆的圆周方向开设,所述消声室内还设有叶轮片挂钩,所述叶轮片的直径大于所述内胆的直径,所述叶轮片的叶片穿过叶片切缝并通过叶轮片挂钩在消声室内实现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消声室底部开有贯通消声室壁面的漏油槽,所述叶片切缝、叶轮片挂钩与漏油槽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任意两个相邻的叶轮片之间均留有一定距离以构成消声区域。
更进一步的,所述叶轮片数量为三个,所述三个叶轮片依所述内胆的轴向等距排布在所述内胆内。
进一步的,所述消声器的内胆与所述叶轮片同心。
更进一步的所述消声室与所述安装头之间还设有梯形或类梯形的过渡段。
更进一步的,所述消声室的外壁厚大于或等于1.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消声器内部设有内胆,内胆上沿轴向设有若干个叶轮片,高温高压的尾气经发动机排气端排出后,由安装头进入消声器的内胆内,并在内胆内经由若干个叶轮片和叶轮片间消声区域进行反射、碰撞和降压消声,使其较现有的消声器具有更好地消声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叶片切缝与漏油槽在同一直线上,叶片上积存的未燃尽的油料可以通过叶片切缝从内胆中排出后经由漏油槽由消声器外壁面的底部排出,防止了油料形成的废渣的堆积,从而避免了因之引起的消声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消声性能下降,发动机能耗增加,发动机效率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叶轮片的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消声器与内胆横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志明,未经姜志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13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大电流微动开关的测试装置
- 下一篇:矿井井下临时翻矸装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