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以在水面上起降的新型直升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1752.6 | 申请日: | 200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51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韩伟;娄保东;赵洪;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5/00 | 分类号: | B64C35/00;B64C2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水面 起降 新型 直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在水面上起降的新型直升机。
背景技术
目前,直升机因为有许多其他飞行器难以办到或不可能办到的优势,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观光旅游、火灾救援、海上急救、缉私缉毒、消防、商务运输、医疗救助、通信以及探测资源,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但是现有的大多数直升机只可以在陆地上起降,无法从水面上起飞、降落,导致其应用领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不足目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水体取样,水面探测,水面搜救,观光摄影等诸多领域的可以在水面上起降的新型直升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以在水面上起降的新型直升机,其特征是它包括直升机主支架和两个直升机外环组成的直升机主体架构,两个椭圆形浮筒固定在直升机外环1下,四个辅助旋翼和四个辅助支架成九十度分布在直升机外环1上,直升机主翼和控制单元位于直升机主体架构中央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在主翼周围添加了四个副翼,利用地翼效应,提高了直升机的稳定性,增加了直升机的负载能力,使其可以在水面上起飞、降落、漂浮,应用广泛,可以应用于水体取样,水面探测,水面搜救,观光摄影等诸多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直升机主支架5和两个直升机外环1组成直升机主体架构,支撑直升机的负重。两个椭圆形浮筒2固定在直升机外环1下,为直升机提供水面上的浮力。四个辅助旋翼3和四个辅助支架4成九十度分布在直升机外环1上,为直升机提供辅助升力。直升机主翼7和控制单元6位于机体中央位置。控制单元6控制主旋翼7和四个辅助旋翼3的转速可以实现直升机的起飞、降落、悬停、转向;控制单元6通过控制四个辅助旋翼3的转速可以控制直升机的前进、后退。两个椭圆形浮筒2可以使直升机从水面上起飞、降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1、水面起飞过程:
两个椭圆形浮筒2漂浮在水面上,为直升机提供浮力。控制单元6控制主旋翼7和四个辅助旋翼3,主旋翼7和四个辅助旋翼3开始旋转,直升机和水面产生地翼效应。主旋翼7和四个辅助旋翼3到达一定旋转速度后,升力克服直升机自身重力,直升机开始脱离水面。继续加大主旋翼7和四个辅助旋翼3的功率,直升机从水面起飞成功。
2、水面降落过程:
控制单元6控制主旋翼7和四个辅助旋翼3,主旋翼7和四个辅助旋翼3转速降低。主旋翼7和四个辅助旋翼3到达一定转速后,升力小于直升机自身重力,直升机开始下降。直升机接触水面后,两个椭圆形浮筒2漂浮在水面上,提供直升机漂浮在水面上的浮力。主旋翼7和四个辅助旋翼3停止旋转,直升机完全漂浮在水面上。
3、直升机的前进、后退、悬停、转向:
控制单元6控制主旋翼7和四个辅助旋翼3,主旋翼7和四个辅助旋翼3提供的升力与直升机的自身重力、负载等反作用力抵消,直升机出现悬停状态。控制单元6控制四个辅助旋翼3相互之间的转速,四个辅助旋翼3相互之间出现转速差,可以实现直升机的前进、后退。控制单元6控制主旋翼7可以实现直升机的转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17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运输折叠式包装盒
- 下一篇:自行车齿轮变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