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差速锁和自调隙装置的后桥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60355.7 | 申请日: | 200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2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荣如松;王国林;梁士春;宋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5/14 | 分类号: | B60B3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002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差速锁 自调 装置 后桥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桥总成,具体的说是一种带差速锁和自调隙装置的后桥总成。
背景技术
传统驱动桥广泛使用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其内摩擦力矩较小,差速器锁紧系数K为0.05~0.15,汽车左右半轴转矩比Kb为1.1~1.4。也就是说,无论左右驱动轮转速是否相等,主减速器输入转矩基本上是平均分配的。此分配比例对于汽车在好路上行驶都是可行的。但当汽车在坏路上行驶时却严重影响了通过能力。比如雨雪天气,当汽车一侧驱动轮接触到泥泞或冰雪路面时,在泥泞路面上的车轮原地滑转,而在好路面上的车轮静止不动。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频繁的制动会导致制动副元件的不断磨损,致使制动鼓与制动蹄片之间的间隙不同程度地增大,导致踏板行程加长、制动滞后和制动力降低等。为保证车辆行驶安全,维持踏板行程的相对稳定和各制动器之间工作均衡,需对制动间隙进行定期手动调整。由于手动调整存在不及时性和随机性,可导致各制动器间隙不一致、制动响应时间延长、车轮跑偏、车辆甩尾甚至制动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带差速锁和自调隙装置的后桥总成,可提高汽车在坏路上的通过能力,可使整车的制动更灵敏、均衡、有效,缩短制动距离,保证制动最佳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带差速锁和自调隙装置的后桥总成,包括后桥右半轴、差速器右壳、前制动蹄、后制动蹄、差速锁和自调隙装置,差速锁包括滑动体总成,滑动体总成包括拨叉,后桥右半轴上设有啮合套,啮合套和后桥右半轴及差速器右壳通过花键连接,啮合套上设有环形槽,差速锁的拨叉头部卡在所述环形槽内。
带差速锁和自调隙装置的后桥总成还设有差速锁操纵杆,差速锁操纵杆通过拉丝与差速锁的滑动体总成连接。差速锁分手动操纵差速锁和气动操纵差速锁两种结构形式。自调隙装置设有调整螺栓,调整螺栓两端都带有凹槽,前制动蹄卡在所述调整螺栓一端的凹槽内,后制动蹄卡在所述调整螺栓另一端的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差速锁后,当汽车一侧驱动轮滑转无牵引力时,通过差速锁操纵装置使差速锁工作,使得从主减速器传来的转矩全部分配到另一侧驱动轮上,保证汽车得以正常行驶。本实用新型采用自调隙装置后,实现了制动间隙的自动调节,保证了制动蹄片在寿命期内无须手动调整,优化了汽车制动性能,能始终保持车辆设计的制动间隙,使所有车轮的制动效果一致,减少了制动隐患,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后桥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手动操纵差速锁与后桥总成连接放大图。
图3是自调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A。
图4是自调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B。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所示,是一种带手动操纵差速锁和自调隙装置的后桥总成,图2是手动操纵差速锁与后桥总成连接放大图。本实施例的后桥总成包括后桥右半轴1、差速器右壳5、前制动蹄、后制动蹄、差速锁2和自调隙装置3,差速锁2包括滑动体总成4,滑动体总成4包括拨叉6,后桥右半轴1上设有啮合套9,啮合套9和后桥右半轴1及差速器右壳5通过花键连接,啮合套9上设有环形槽,差速锁的拨叉6头部卡在所述环形槽内。带差速锁和自调隙装置的后桥总成还设有差速锁操纵杆7,差速锁操纵杆7通过拉丝8与差速锁的滑动体总成4连接。
当拉动差速锁操纵杆7时,操纵杆7带动拉丝8左移,拉丝8同时拉动差速锁滑动体总成4向左移动,滑动体总成4的组成件拨叉6通过镶嵌在啮合套9环形槽中的拨叉头推动啮合套9左移,使之与差速器右壳5接合。结果,右半轴1与差速器右壳5形成刚性连接,差速器不起差速作用,即左右半轴被锁成一体一同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03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