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膜共振声效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1246.9 | 申请日: | 200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97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邹四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沛音响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1/172 | 分类号: | G10K11/172;G10K11/16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干权 |
地址: | 201702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共振 声效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一种薄膜共振声效板。
[背景技术]
在观演类厅堂和声音录制与回放的房间中,室内音质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而各种声学处理材料与构造是结合在室内装修中的。室内壁面的吸声可以消除有害的强反射声、避免声聚焦、降低室内混响时间、减小混响声级、提高语言清晰度。
一般传统的吸音材料仅仅通过多孔的材料来产生阻尼,把声能转换成热能消耗并不能解决低音部分的吸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薄膜共振声效板,通过在吸音材料的背后增加薄膜结构,无论是实质加厚的结构还是薄膜共振结构,均增加了吸声频率的宽度(即增加了低频吸声)。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薄膜共振声效板,主要由吸音材料层、边框及薄膜组成,其特征在于:吸音材料层的一面上设有一边框,边框和吸音材料层或者边框之间设有层薄膜。
所述的薄膜覆在吸音材料层的表面上。
所述的薄膜四周端面与边框相连接,薄膜一面与吸音材料层的表面之间形成一空腔(前空腔),薄膜的另一面与边框形成一凹槽,使用时,边框外端面连接墙体或天花板,上述凹槽便形成另外一个空腔(后空腔)。
所述的吸音材料可以是聚酯纤维、海绵、岩棉、玻璃绵、羊毛、铝泡沫板或玻璃泡沫、棉纤维、化纤等特点的多孔吸音材料。
所述边框内壁处设多层薄膜,薄膜与薄膜之间有空腔。
所述薄膜材料可以是铝薄、油毡、帆布、人造革、塑料膜等具有不透气,受拉张时有一定弹性等特点的薄膜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声波入射通过吸音材料时可以深入材料内部,与吸音材料发生摩擦作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对中高频率的声波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吸音材料层的表面上覆有层薄膜,具有加厚吸音材料的性能,增加了对低频波段的处理。吸音材料层与薄膜之间形成一个空腔,薄膜的另一面与墙体或天花板之间形成另外一个空腔,当声波经过薄膜,薄膜与其背后的空气层组成一个共振吸声结构,将低频部分的声能转化成热能所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结构简单,美观,体积小,吸收的频率宽;此外,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成本低,性能好,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图2,1为边框,2为薄膜,3为吸音材料层。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先切削一块吸音材料,在吸音材料的一面上采用粘贴或者紧固方式覆有一层薄膜,然后再切削四块长方形吸音边条相互对应拼装成一个边框将其安装在薄膜的另一面四周。使用时,将边框外端面对应墙体或天花板。
实施例二:参见图2,先切削一块吸音材料,再切削八块长方形吸音边条相互对应拼装成两个相同的边框,形成一个组合边框,其中一块边框的一面安装在吸音材料层的一面上,薄膜的四周端面连接在两个相同的边框之间,薄膜一面与吸音材料层的表面之间形成一空腔(前空腔),薄膜的另一面与边框形成一凹槽,使用时,边框外端面连接墙体或天花板,上述凹槽便形成另外一个空腔(后空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沛音响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恩沛音响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12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从金盏花中提取叶黄素浸膏及其新工艺
- 下一篇:车用空气净化、灭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