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分配式的两模式发动机气门正时可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2301.8 | 申请日: | 200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46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苏万华;战强;裴毅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L1/34 | 分类号: | F01L1/34;F01L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镇华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分配 模式 发动机 气门 正时 可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气门正时与升程可变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分别对进、排气门进行正时调整的机械分配式的两模式发动机气门正时可变系统。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燃油的经济性和有害排放物的要求日益严格,如何改善发动机的性能、提高热效率和减少有害排放越来越受到关注,这就要求对传统发动机进行改进。
发动机的配气相位对燃烧过程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配气相位的选择要考虑到发动机的高速功率、低速扭矩、怠速油耗、部分负荷下的燃油经济性、低速平稳性和废气排放等问题。传统的活塞式四冲程发动机普遍采用机械式凸轮轴驱动进气门和排气门的配气机构。气门的运动通过曲轴与凸轮轴,凸轮轴与各气门之间的机械传动来控制定时。这种机械式机构被证明是简单、有效和可靠的,并且费用相对低廉。然而,这种气门机构在气门的开启时刻,开启持续时间和气门升程等参数上是固定不变的,无法在发动机运行中进行调节,工作缺乏柔性。而这些固定不变的气门运行参数不能在各种情况下提供最佳正时,发动机性能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对配气时间进行一定改变,能满足内燃机大部分工况的基本要求,所以被认为是可行的。为了获得较好的发动机性能,配气相位应随着转速和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发动机在高速和大负荷下需要较大的气门重叠角和进气门关闭角,以便得到较高的功率输出;反之,在怠速和低速小负荷下则需要较小的进气门关闭角和气门重叠角,以便得到较好的怠速平稳性和废气排放性能。
发动机工作者针对减少发动机有害排放物改进了发动机的设计,改良了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出现了废气再循环(EGR)和后处理技术,然而伴随着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的减少,却导致了发动机效率的降低,而当采用高增压压力时可能导致发动机最高爆发压力过高。可变配气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气门开启关闭时刻实现米勒循环,在发动机运行的一定工况下,可以利用延迟进气门关闭的时间,使一部分已经进入气缸的气体重新进入进气歧管,并在涡轮增压的作用下保持一定的气压,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可以大大增加并降低泵吸损失。这样就造成了实际上的压缩空气没有进气时的多从而降低压缩比,造成膨胀比大于压缩比,减小发动机工作的最高爆发压力。
与固定配气相位相比,可变配气相位则可以在发动机不同工作范围内的转速和负荷下,提供可变的气门开启、关闭时刻或升程,从而改善发动机进、排气性能,较好的满足发动机在高转速与低转速、大负荷与小负荷时动力性、经济性、废气排放的要求,整体提高发动机综合性能。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已将汽车发动机的节能、增效、低排放作为“节能—高效—环保”一体化课题进行综合研究和技术开发。配气相位固定不变的限制
已越来越显得不适应时代要求,为此,可变气门技术已成为汽车发动机研究重点方向之一。
可变配气技术由于自身的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研究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出现了很多种可变气门驱动机构,有些系统实现了气门参数可变的功能,但只有少数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机构实现了产品化,大多数可变气门驱动机构由于成本较高或者可靠性的问题,仅处于实验阶段。现有产品中的可变配气机构以改变凸轮轴的相位为主要方式,对原发动机的改动都比较大,多见于小功率汽油机。由于大功率柴油机进排气凸轮轴分为“顶置”和“侧底置”两种,由于“侧底置”凸轮轴使发动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目前应用十分广泛,通常它的进排气门由同一凸轮轴驱动,很难使进排气门分别进行调整,所以大功率柴油机的可变气门技术有待开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对材料和加工设备的要求不高,对原柴油机改动小,同时工作可靠的机械分配式的两模式发动机气门正时可变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分配式的两模式发动机气门正时可变系统,包括有:液压挺杆总成,所述的液压挺杆总成一端的顶端压有气门摇臂,另一端连接凸轮轴,所述的凸轮轴由发动机驱动,还设置有驱动液压挺杆总成伸缩的液压驱动系统和油路分配盘,所述的液压驱动系统是通过分配盘驱动液压挺杆总成,所述的凸轮轴还连接分配盘并控制其导通。
所述的液压驱动系统包括有:机油箱,连接机油箱的油泵,驱动油泵的泵驱动装置和与油泵相连通的调压阀,其中,所述的调压阀还分别连接机油箱和通过分配盘的进油油路连通液压挺杆总成,所述的机油箱还连通分配盘的回油油路。
所述的油泵为齿轮泵、柱塞泵、转子泵及叶片泵中的一种。
所述的泵驱动装置是电机、机械驱动结构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23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