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合式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9349.3 | 申请日: | 200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90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杜侑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剩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38 | 分类号: | H01M10/38;H01M4/02;H01M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 军;张 瑾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式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合式锂电池,特别指一种可以在注入电解液进行活化时更易于加速渗透,进而降低内阻以提高电池的电气特性的电池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各式各样可携式消费性电子产品之快速发展,比如行动电话(CellPhone)、行动计算机(Note Book)、个人行动数字秘书(PDA)等,均迫切需要更轻便、更高性能与更低成本的二次电池。目前所有的二次电池中,锂高分子电池最符合上述的要求,因为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次数、高操作电压、长储存寿命,并能兼顾电池使用时的安全性。
公知的现有技术中,所公知的压合式锂电池制作,如图1所示,包括正极片10、负极片11及夹置于正、负极片10、11之间的隔离膜12,其中该隔离膜12用以隔离正、负极片10、11并使正、负极片紧密接合成为电池单体1。请同时参考图2,根据所需电池容量,取适量所述电池单体1的结构,焊接上正、负极导电柄13、14后置入铝箔袋中,经过真空干燥除水,注入电解液而进行电池活化始完成;但是,由于电解液不易渗透到正、负极片10、11的内部,常导致内阻过高,而使电池特性表现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电池在注入电解液进行活化处理时更易于加速渗透,进而降低内阻而提高电池的电气特性的压合式锂电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压合式锂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及隔离膜,所述隔离膜夹置于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与所述正、负极片黏合;所述正、负极片表面穿刺有提供电解液均匀流动的孔洞。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在正、负极片表面穿刺有提供电解液均匀流动的孔洞,使电池在注入电解液进行活化处理时更易于加速渗透,进而降低内阻而提高电池的电气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所公知的压合式锂电池单体的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所公知的压合式锂电池的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体的结构图;
第4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极片的成型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负极片的成型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极片包括孔洞的外观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负极片包括孔洞的外观图。
附图中的标记说明如下:
2 电池单体
20 正极片
201 正极浆料
202 正极集电体
203 孔洞
21 负极片
211 负极浆料
212 负极集电体
213 孔洞
22 隔离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合式锂电池包括正极片20、负极片21及隔离膜22,所述隔离膜22夹置于正极片20与负极片21之间;请同时参考图4,所述正极片20示以正极材料、导电剂、黏着剂及溶剂混成正极浆料201后涂布于正极集电体202上,经烘干及辗压后成型;请同时参考图5所示,所述负极片21示以负极材料、导电剂、黏着剂及溶剂混成负极浆料211后涂布在负极集电体212上,经烘干及辗压后成型;所述隔离膜22中含有黏着剂及溶剂,使易与正极片20及负极片21黏合而构成电池单体2。
如图6及图7所示,在上述正、负极片20、21成型后,用刀具在正、负极片20、21表面上穿刺有分布均匀的孔洞203、213,因此,孔洞203、213使电池在注入电解液进行活化处理时利于电解液的流动且易于加速渗透,进而降低内阻以提高电池的电气特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剩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剩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93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卤素白炽灯
- 下一篇:UV光固化胶膜玻璃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