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辐射强度告警功能的移动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3661.3 | 申请日: | 200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36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分类号: | H04Q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 静 |
地址: | 361006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辐射强度 告警 功能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辐射强度告警功能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使用者对手机辐射的了解还很不全面,而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手机辐射所带来的危害远比想象中更为可怕,虽然学术界对手机辐射尚有争议,但不可否认其在一定条件下还是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在GSM(全球移动通讯系统)、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WCDMA(宽带码分多址)和CDMA(码分多址)等系统中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降低系统内部的干扰,在通信的进程中均使用功率控制技术,简单的讲就是使用者距离移动系统的基站越近,手机自身的发射功率越小,反之越大。研究表明手机的发射功率越大,手机信号的辐射就越大。
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并不清楚自己距离基站的远近,也就不知道此时手机的辐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辐射强度告警功能的移动终端,可避免用户在处于移动终端信号较高辐射的情况下继续使用该移动终端进行通话,有效的保护了用户的身体健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辐射强度告警功能的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天线,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用于感应天线发射信号辐射强度的辐射感应装置,所述辐射感应装置设置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辐射感应装置包括:告警模块和能量感应电路,所述告警模块和所述能量感应电路通过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优选地,所述能量感应电路为顺序连接的电感、电容器和电阻。
优选地,所述告警模块为发光二极管,当信号发射功率大于预定的门限值时,所述发光二极管持续发光或者闪烁。
优选地,所述辐射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侧面,或者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辐射感应装置通过双面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为GSM手机、CDMA手机或者TD-SCDMA手机。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移动终端外壳的上设置用于感应天线发射信号辐射强度的辐射感应装置,该辐射感应装置能够判断出移动终端信号的辐射强度,当信号的辐射强度偏大时,可通过告警模块提醒用户,从而避免了用户在处于较高辐射的情况下继续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通话,可起到保护用户的身体健康的作用,同时还可延长移动终端电池的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辐射感应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辐射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在移动终端外壳上设置用于感应天线发射信号辐射强度的辐射感应装置,当移动终端的信号辐射强度偏大时,可提醒用户此时移动终端的信号辐射强度偏大,避免了用户在处于较高辐射的情况下继续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通话,可起到保护用户的身体健康的作用。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1、天线(图中未示出)和辐射感应装置12,其中天线可完全内置在壳体11内,或者也可将该天线的一部分伸出该壳体11;辐射感应装置12设置在该壳体11上,用于感应天线发射信号的辐射强度,并且当移动终端信号的辐射强度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值时,该辐射感应装置12可通过发光、发声或振动的方式提醒用户,从而可仅依赖在移动终端的外壳11上加装的辐射感应装置12(无需借助于移动终端内部的处理电路)来感应移动终端的信号辐射强度,并且可向用户发出告警信息。
为了能够更准确的感应到移动终端信号的发射功率,该辐射感应装置12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可将该辐射感应装置12设置在壳体11的侧面;或者将该辐射感应装置12设置在壳体11的底面,或者将该辐射感应装置12设置在听筒两侧的任意一侧(参见图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辐射感应装置12可通过双面胶固定在壳体11上,但也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将该感应装置12通过一固定件(图中未示出)固定在壳体11,而该固定件与壳体11是一体成型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36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