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道钉编码容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3486.8 | 申请日: | 200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27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蔡蕾;吴涛;刘清彬;李斌;张春雨;应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杜澄心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道 编码 容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交通设施,特别涉及智能公路磁诱导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智能公路磁编码技术属于可全天候工作的环境表达和感知技术,包括道路编码和车载感知两部分。道路编码利用磁性的强度以及极性,以二进制的形式对弯道方向、曲率半径、坡度等道路结构信息进行表征,并沿车道离散布设,形成沿车道行驶方向的诱导磁场。车载系统通过读取磁编码预置的道路结构信息,并通过提示、预警或者控制干预等方式,实现对驾驶员的行车诱导和安全辅助驾驶。
目前已有的磁道钉编码技术,虽然利用了磁的N、S极性,考虑了磁道钉的磁场强度和磁极性的潜在二进制编码特性,对于道路的结构等信息进行编码表达。但对于由于磁道钉缺失所造成的误码和由于车载磁感应装置译码产生的误码情况不能够自动纠正,因此会发生由于误码引起的对道路环境感知的误读,产生诱导错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道钉编码容错装置,以解决现有磁路标编码装置不具有差错控制功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部分包括:接收车道上等间距磁脉冲信号的车载磁传感器;与磁传感器连接的将磁脉冲信号转换成电压伏值信号的磁阻器件;与磁阻器件连接的模拟信号滤波、放大电路;与放大电路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数字缓存单元和数据总线连接的工控机;连接在放大电路与工控机数据总线之间的,峰值脉冲频率计数器和通过数据总线从工控机获得即时车速对通过磁道钉的标准频率,时实的对峰值频率和标准频率进行比对且向工控机发出报警信号的采样频率与标准频率对比异常报警单元;通过容错解码部分的数据进行校验计算的工控机。
本实用新型利用海明码的差错编码方式和智能数据采集装置相结合来纠正磁道钉编码信息在磁感应接收中产生误码的现象的装置。实践证明,有效地解决了实际应用中不能对一位误码进行纠正从而引起错误诱导的问题,提高了磁道钉编码和译码的精度,从而保证了磁诱导技术的稳定、可靠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是磁道钉编码示意图。
图3是磁道钉编码的信息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容错功能的新型磁路标编码装置,该装置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软件部分为磁信息处理的编解码容错技术,硬件电路如图1所示的电路结构。本实用新型用以解决现有智能公路磁道钉编码技术对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误读不能自动纠正,从而引发诱导错误的问题。
实验表明,同时发生连续两位以上磁道钉极性误读的现象极少,而一位误读的现象则偶有发生,因此研究具备一位纠错能力的编码方法,对误码及时识别并纠正,可极大提高磁道钉编码的精度和可靠性。另外,在磁道钉实际应用中还会出现个别磁道钉丢失、损毁等现象,造成一位磁编码信息误差,因此使用了相应智能车载数据采集卡,当数据脉冲序列间距突发不等时,判断缺码的产生,并发出报警信号。综上,通过硬件智能板卡和编码、解码容错设置相结合,有效地减少了磁编码一位误读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磁道钉编解码的应用精度和磁诱导系统的整体可靠性。以下将从编码、解码容错技术、硬件两个面对开发装置进行描述:
一、编解码容错操作步骤:
在磁感应信息处理方法上,采用了目前通信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具有一位误码纠错能力的海明码编码技术,来对磁道钉进行差错控制编码。可以很好的解决出现一位错码所带来的磁道钉编码误差。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是:预先将一定长度的监督位加入到编码中,由车载磁感应装置进行译码接收。即使对磁道钉N/S极性读取发生错误,车载感应系统也可依靠差错控制方法自动纠正。磁道钉编码原理可参见图2、图3。
具体操作过程是:磁道钉编码的信息码为15位,根据海明码的编码原理表可知需要加入5位监督位,分别在1,2,4,8,16位,其它位为信息位,构成(20,15)海明码。读取和判断正误的方式如下:
(1)编码:如果需要对110100010110100信息码进行差错控制,根据编码规则加入监督码后为
X1X21X4101X80001011X160100。
其中X1X2X4X8X16为监督位.
(2)监督位计算
若给定的监督矩阵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34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维运动学实验装置
- 下一篇:采集器红外与载波通讯自动切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