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直接作用式减压阀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1903.5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19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赵明祥;钱金明;王建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盾安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34 | 分类号: | F16K17/3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18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直接 作用 减压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直接作用式减压阀。
背景技术
减压阀采用控制阀体内的启闭件的开度来调节介质的流量,将介质的压力 降低,同时借助阀后压力的作用调节启闭件的开度,使阀后压力保持在一定范 围内,并在阀体内或阀后喷入冷却水,将介质的温度降低,这种阀门称为减压 减温阀。该阀的特点,是在进口压力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出口听压力和温 度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压阀是气动调节阀的一个必备配件,主要作用是将气 源的压力减压并稳定到一个定值,以便于调节阀能够获得稳定的气源动力用于 调节控制。
直接作用式减压阀为完全自力式减压阀,不需外部传感器,为一独立结构, 因而具有体积小、使用最经济的优点,从而在市场得以广泛推广。目前市场上 传统的直接作用式减压阀结构由于未考虑到活动部件自身重力和动运过程中的 摩擦力因素,从而使得减压最小输出压力达到0.2MPa以上,灵敏度不高,活动 部件不能快速复位,不能很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直接作用式减压阀,可 以有效地抵消活动部件的自身重力和摩擦力,提高阀门的灵敏度和降低出口端 的最小输出压力,保证活动部件快速复位。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新型直接作 用式减压阀,包括端盖、端盖上方的阀体、设在阀体内部的活动部件、设于活 动部件顶部的调节弹簧、与调节弹簧顶部连接的调节钮,所述活动部件下端与 端盖间设有将活动部件弹性上顶的平衡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上设有对平衡弹簧动作起稳定作用的弹簧导向槽,平 衡弹簧下端安装在弹簧导向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部件下端面设有对平衡弹簧动作起稳定作用的弹簧导 向管,弹簧导向管伸入平衡弹簧内圈。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弹簧未起作用时,平衡弹簧预紧压缩。这样可以对密 封副施加一个预紧力确保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活动部件自身重力方向的相反方 向施加一弹簧力,可以有效地抵消活动部件的自身重力和摩擦力,提高阀门的 灵敏度和降低出口端的最小输出压力,保证活动部件快速复位。同时平衡弹簧 预紧压缩,对密封副施加一个预紧力以确保调节弹簧未起作用时的密封性能。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一种新型直接作用式减压阀,包括端盖1、端盖1上方的阀体4、 设在阀体4内部的活动部件3、设于活动部件3顶部的调节弹簧5、与调节弹簧 5顶部连接的调节钮6,所述活动部件3下端与端盖1间设有将活动部件3弹性 上顶的平衡弹簧2。这在活动部件自身重力方向的相反方向施加一弹簧力,可以 有效地抵消活动部件的自身重力和摩擦力,提高阀门的灵敏度和降低出口端的 最小输出压力,保证活动部件快速复位。所述端盖1上设有对平衡弹簧2动作 起稳定作用的弹簧导向槽11,平衡弹簧2下端安装在弹簧导向槽11内。所述活 动部件3下端面设有对平衡弹簧2动作起稳定作用的弹簧导向管31,弹簧导向 管31伸入平衡弹簧2内圈。所述调节弹簧5未起作用时,平衡弹簧2预紧压缩。 这样可以对密封副施加一个预紧力以确保密封性能。
操作过程中,当出口7压力小于调节弹簧6的作用力时,活动部件3向下 运动,密封副打开,进口8端介质进入出口7端,从而出口7端压力升高,最 终达到出口7压力与调节弹簧6作用力动态平衡;当出口7压力大于调节弹簧6 作用力时,活动部件3向上运动,密封副关闭,从而出口7端压力降低,最终 达到出口7压力与调节弹簧6作用力平衡。在上述工作循环中,由于平衡弹簧2 完全抵消了活动部件3的自身重力和其与阀体4的摩擦力,从而确保了阀门工 作作用力只有出口7端压力和调节弹簧5的作用力,很好地保证了阀门的灵敏 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盾安阀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盾安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19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