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铰链结构及具有该铰链结构的翻盖式手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16454.5 | 申请日: | 2008-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33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巧红;陈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5K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桐;王敬波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链 结构 具有 翻盖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翻盖式手机的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翻盖式手机通常包括具有键盘的主体部分和具有屏幕的翻盖部分,该主体部分和翻盖部分通常通过铰链结构相连接,以使得该主体部分相对于该翻盖部分转动,以实现手机的翻盖部分的打开或闭合。为了提高翻盖式手机操作的方便性,本领域提出了各种铰链结构。例如,一种翻盖式手机铰链结构,如图1所示,该铰链结构由致动凸轮1、滑动凸轮2、外壳4、储能弹簧3和卡环5构成,致动凸轮1的中轴穿过滑动凸轮2的通孔和套在滑动凸轮2的凸台上的储能弹簧3而安装于外壳4内,卡环5安装于致动凸轮1的中轴末端的卡槽内。该铰链结构通过储能弹簧3在致动凸轮1与滑动凸轮2之间预置一定的扭矩,使得手机在闭合状态时主体部分与翻盖部分能够紧密闭合,保护了手机液晶屏以及键盘不受污损,而且通过储能弹簧在释放能量过程中使致动凸轮与滑动凸轮相互作用产生扭矩,从而实现手机的翻盖部分能够顺畅、无死点地打开与关闭。但是,上述铰链结构只能使手机的翻盖部分在关闭和打开两个极限位置停靠,不能让用户随自己的喜好使其在任意位置停靠。此外,上述铰链结构需要在致动凸轮1与滑动凸轮2之间预置一定的扭矩,因而会给安装带来一定的难度和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翻盖式手机中的铰链结构不能使翻盖部分在任意位置停靠和安装不便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使翻盖部分在任意位置停靠且安装方便的翻盖式手机铰链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结构包括致动轮、滑动轮、偏压件、卡环和与所述滑动轮固定连接的外壳,其中,所述致动轮包括致动轮部、从该致动轮部的一侧延伸的中轴和在该中轴的端部形成的卡槽;所述滑动轮形成有通孔,所述致动轮的中轴穿过所述滑动轮的通孔而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卡环设置在所述卡槽上,所述偏压件设置在所述滑动轮与所述卡环之间,将所述滑动轮向所述致动轮偏压;所述致动轮能够相对于所述滑动轮转动,并且至少在一部分转动范围内,所述致动轮部与所述滑动轮的轴向距离保持不变,所述致动轮能够通过所述致动轮部与所述滑动轮之间的摩擦力停靠在任意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结构,利用偏压件使得至少在一部分转动范围内,所述致动轮的致动轮部与所述滑动轮之间具有摩擦力,从而在通过该铰链结构使翻盖部分和主体部分相连接的手机中,翻盖部分能够相对于主体部分在该转动范围内在任意位置停靠。而且,该铰链结构只需在致动轮与滑动轮之间预置偏压力,相对于预置一定扭矩而言,其安装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翻盖式手机,该翻盖式手机包括主体部分、翻盖部分和将所述主体部分和所述翻盖部分相连接的铰链结构,其中,所述铰链结构为如上文所述的铰链结构。类似地,具有上述铰链结构的翻盖式手机具有翻盖部分能够相对于主体部分在该转动范围内在任意位置停靠和安装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翻盖式手机的铰链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铰链结构的剖视图,说明了致动轮和滑动轮的一种形式;
图5是图3所示的铰链结构的剖视图,说明了致动轮和滑动轮的另一种形式;
图6是图3所示的铰链结构的剖视图,说明了致动轮和滑动轮的还另一种形式;
图7是图3所示的铰链结构的剖视图,说明了致动轮和滑动轮的还另一种形式;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翻盖式手机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如图8所示的翻盖式手机的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如图8所示的翻盖式手机的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64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