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除尘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15497.1 | 申请日: | 200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64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春;古尔德·弗兰克;古奇曼奇·阿朗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明斯过滤IP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14 | 分类号: | F01N1/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伟刚;王小青 |
地址: | 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从引擎的空气粗滤器中除尘粒的除尘消声器。
背景技术
引擎常常在一些存在如灰尘或煤之类的颗粒的环境中使用。这些颗粒可能在引擎的空气粗滤器中积聚并阻碍空气粗滤器的工作。为了减轻颗粒在空气粗滤器中的积聚,除尘消声器的使用是众所周知的。在除尘消声器中,通过消声器的废气流触发除尘操作。该除尘操作通过回伸到空气过滤器的除尘管吸取空气过滤器中的颗粒,通过消声器将这些灰尘和颗粒释放到空气中。美国专利4697668公开了除尘消声器的一个实施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改进的除尘消声器包括可单独地或共同地改进该除尘消声器的性能的多个改进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除尘消声器包括消声器壳体、供废气进入该消声器壳体的废气进口管、供废气离开该消声器壳体的废气出口管、以及与所述出口管分离并完全内置在所述出口管中的敛散锥体(convergent-divergent cone)。该敛散锥体包括邻近所述出口管的进口并形成该锥体的第一端部的收敛部,以及形成该锥体的第二端部的发散部。所述锥体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固定在所述出口管的内部。这有助于减轻振动和降低噪音。除尘管具有内置在所述敛散锥体中的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邻近所述敛散锥体中的发散部和收敛部的结合点,以及从所述消声器壳体延伸到所述引擎空气过滤器的第二端部。在优选实施例中,该除尘管的第二端部延伸通过所述消声器壳体的侧壁。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锥体的收敛部短于发散部,且该发散部和收敛部的结合点与所述出口管的内部相互间隔。
优选地,采用隔板将该消声器壳体分成三个腔室。位于第二和第三腔室之间的隔板包括用于使废气流在所述第二和第三腔室之间流动的孔。进口管从消声器壳体的外部伸入,通过第一腔室进入第二腔室,并将废气释放到第二腔室。从所述第一腔室伸出的出口管通过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将废气输出到该消声器壳体的外部,在此第一腔室中的废气可流进出口管的进口并从该消声器壳体内部排出。该敛散锥体设置在所述出口管的内部,这样该敛散锥体可整个设置在第二腔室中。结果,可将除尘管的第一端部设置在第二腔室中。
优选地,内管从第三腔室伸到第一腔室,并延伸通过第二腔室。该内管位于第二腔室的部分具有多个孔,这些孔使得废气可以从第二腔室进入该内管。
另外,出口管位于第三腔室的部分也具有孔。并且该出口管的孔部分环绕着吸声材料。这有助于降低噪音。
更进一步地,该进口管具有设置在该消声器壳体外的端部,废气可通过该端部进入消声器。进口管从消声器壳体的外部伸入,通过第一腔室进入第二腔室,并将废气释放到第二腔室。该进口管的出气端是打开的,使得进入该消声器壳体的空气直接通过以降低背压。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除尘消声器的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除尘消声器的内部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除尘消声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3,示出了除尘消声器10。该消声器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消声器壳体12。该消声器壳体12(以及该消声器10的其它组件)由金属壳或其它能承受废气的合适的材料壳形成。多个隔板14a-d固定在所述金属壳上。隔板14a是与该消声器壳体的前端内部锁紧以关闭所述消声器壳体12前端的前隔板。隔板14b是与该消声器壳体的后端内部锁紧以关闭所述消声器壳体后端的后隔板。隔板14c和14d设置在该消声器壳体12的内部,并在相互间隔的位置锁紧。隔板14c、14d将消声器壳体12的内部分隔成三个腔室:第一腔室16a、第二腔室16b和第三腔室16c。隔板14d包括设置其上的至少一个孔15以使得废气流在所述第二腔室16b和第三腔室16c之间流动。
来自引擎的废气通过废气进口管18进入该消声器壳体12。进口管18贯穿隔板14a、14c。该进口管18具有设置在该消声器壳体12外部的第一端部12和设置在第二腔室16b内部的第二端部22。废气通过第一端部20进入进口管18,流经整个进口管18,经第二端部22进入第二腔室16b。第二端口22是打开的,使得空气可直接进入该消声器壳体12以降低背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明斯过滤IP公司,未经康明斯过滤IP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54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