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脱落飞车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05982.0 | 申请日: | 200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43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留岗;李树平;王继双;刘明亮;梁河雷;崔少斌;肖学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水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廷玉 |
地址: | 0530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落 飞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路检修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脱落飞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检修通讯或输电线路的飞车多采用带有滑轮的挂钩挂在线路上,先将带有定滑轮的提拉绳挂在线路上,然后通过提拉绳将飞车提升,并将挂钩挂在线路上,检修人员顺着软梯或挂梯等爬到飞车上对线路进行检修。为了防止检修人员在检修时飞车的挂钩从线路上脱落,在挂钩的开口处,设置有防止挂钩脱落的锁扣,在检修人员达到飞车上时锁上锁扣,在检修完后,检修人员必须先将锁扣打开,然后才能从飞车下来,否则,无法将飞车取下。由于线路自重等原因下垂,因此线路不是水平,使得飞车倾斜,在检修人员向上攀爬以及下移过程中,挂钩很容易从线路上脱落,给高空作业的检修人员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操作使用方便、可以有效预防在检修人员攀爬或下移过程中以及检修作业时飞车脱落的防脱落飞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带有开口挂钩的车身,在所述的挂钩内设置有滑动轮,在所述的挂钩的开口上设置有防脱落机构,所述的防脱落机构包括轴固定在所述挂钩一侧的挡片,所述的挡片通过挡片启闭控制机构控制。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
在所述的车身上设置有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的车身提拉环,在所述的车身提拉环内固定有车身提拉绳,所述的挡片启闭控制机构包括一端与挡片连接的挡片闸线,以及连接所述挂钩和所述挡片的第一复位弹簧或第一复位弹片,所述挡片闸线的另一端与车身提拉环连接;
在所述的挡片闸线外设置有闸线套,在所述的车身上开有提拉环通孔,所述的车身提拉环穿过所述的提拉环通孔并通过第二复位弹簧或第二复位弹片与车身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脱落飞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所述的防脱落机构包括轴固定在所述挂钩一侧的挡片,所述的挡片通过挡片启闭控制机构控制,在安装飞车前,通过启闭控制机构打开挂钩开口处的挡片,将飞车挂好,通过启闭控制机构锁闭挂钩开口处的挡片,这样,在检修人员攀爬以及下移过程中,可以防止飞车脱落,等检修人员到达地面后,通过启闭控制机构打开挂钩开口处的挡片,将飞车取下即可;其二,由于在所述的车身上设置有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的车身提拉环,在所述的车身提拉环内固定有车身提拉绳,所述的挡片启闭控制机构包括一端与挡片连接的挡片闸线,以及连接所述挂钩和所述挡片的第一复位弹簧或第一复位弹片,所述挡片闸线的另一端与车身提拉环连接,这样在向上提拉飞车时,挂钩开口处的挡片自动处于打开位置,当挂好飞车后,车身提拉绳处于松弛状态,挡片在第一复位弹簧或第一复位弹片的作用下自动锁闭,在检修人员下来后,拉动车身提拉绳,在挡片闸线的拉力下,挡片自动处于打开位置,取下飞车即可,使用更加方便;其三,由于在所述的挡片闸线外设置有闸线套,在所述的车身上开有提拉环通孔,所述的车身提拉环穿过所述的提拉环通孔并通过第二复位弹簧或第二复位弹片与车身连接,有效防止了由于车身提拉环不能有效复位而造成挡片不能启闭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脱落飞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挂钩和挡片处的放大图;
图3为车身提拉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防脱落飞车的结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防脱落飞车包括车身1,在车身1顶端带有两个挂钩2,挂钩2带有开口3,开口3最好是相向方向,挂钩2内设置有滑动轮4,在挂钩2的开口3上设置有挡片5,挡片5的一端轴固定在挂钩2的一侧,挡片4通过挡片启闭控制机构6控制。在安装飞车前,通过启闭控制机构6打开挂钩2的开口3处的挡片5,将飞车挂好,通过启闭控制机构6锁闭挂钩2的开口3处的挡片5,这样,在检修人员攀爬以及下移过程中,可以防止飞车脱落,等检修人员到达地面后,通过启闭控制机构6打开挂钩2的开口3处的挡片5,将飞车取下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水供电公司,未经衡水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5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