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喷发动机进气歧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0478.1 | 申请日: | 200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62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白汪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鑫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6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2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喷 发动机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电喷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电喷发动机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电喷发动机是采用电子控制装置取代传统的机械系统(如化油器)来控制发动机的供油过程。电喷系统由喷油油路,传感器组和电子控制单元(ECU)三大部分组成。喷油油路由电动油泵,燃油滤清器,油压调节器,喷油器等组成,摩托车的电喷系统,喷油器安装在发动机节气阀上。工作时,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发动机各种传感器将发动机的温度、空燃比、油门状况、发动机的转速、负荷、曲轴位置、车辆行驶状况等信号输入电子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这些信号参数,计算并控制发动机各气缸所需要的喷油量和喷油时刻,将汽油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喷油器喷入到发动机进气歧管中雾化,并与进入的空气气流混合,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燃烧,从而确保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
电喷发动机能准确控制混合气的质量,保证气缸内的燃料燃烧完全,使废气排放物和燃油消耗都能够很好的得到控制,同时还使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功率和扭矩得到有效提高。
摩托车电喷发动机由于喷油器安装在发动机节气阀上,由于喷油器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以及发动机进气歧管具有一定长度的原因,导致喷油器喷射的油束不能到达气缸头的气门阀座上,而是在气道内壁造成湿壁,致使进入燃烧室的油量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冷机阶段,使发动机供油不足,后果是可能会导致整车难以启动、排放不达标和动力不足。
因此,需要对电喷系统进行改造,防止由于喷油器喷射的油束在汽缸头的气道内壁造成湿壁,而造成的进入燃烧室的油量严重不足现象,避免由于发动机供油不足可能导致的整车难以启动、排放不达标和动力不足等现实的和潜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喷发动机进气歧管,改变喷油器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保证所喷出的燃油束正对发动机的气门阀,防止由于喷油器喷射的油束在汽缸头的气道内壁造成湿壁,而造成的进入燃烧室的油量严重不足现象,避免由于发动机供油不足可能导致的整车难以启动、排放不达标和动力不足等现实的和潜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电喷发动机进气歧管,装配时,发动机进气歧管进气端与节气阀固定连接并连通,出气端与发动机气缸头气道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喷油器的喷油器座,所述喷油器座的设置位置和设置角度a能够保证喷油器喷出的燃油束正对发动机的气门阀,并能使喷出的燃油束到达气门阀,角度a为喷油器座中心线与发动机气缸头气道进气口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通过法兰与发动机气缸头固定连接,所述法兰与发动机气缸头的连接面之间设置弹性隔热垫圈;
进一步,所述法兰的连接面设置环形凹槽,所述弹性隔热垫圈设置在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所述弹性隔热垫圈为O型橡胶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喷油器座与发动机进气歧管设置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喷发动机进气歧管,喷油器通过发动机进气歧管上的喷油器座固定设置在发动机进气歧管上,改变喷油器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保证所喷出的燃油束正对发动机的气门阀,防止由于喷油器喷射的油束在汽缸头的气道内壁造成湿壁,而造成的进入燃烧室的油量严重不足现象,避免由于发动机供油不足可能导致的整车难以启动、排放不达标和动力不足等现实的和潜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喷发动机进气歧管,装配时,发动机进气歧管3进气端与节气阀通过双头螺栓2固定连接并连通,出气端与发动机气缸头气道81固定连接并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鑫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隆鑫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04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泵吸口过滤器
- 下一篇:重力冲击增抽油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