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提花机对开推拉式密封面罩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3310.4 | 申请日: | 200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50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韩通;张耀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通 |
主分类号: | D03C3/24 | 分类号: | D03C3/24;D03C3/2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81浙江省绍兴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提花 对开 推拉 密封 面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提花机对开推拉式密封面罩,属于纺织机械电子提花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提花机密封和冷却系统的快装密封面罩。
背景技术
电磁选针组件是电子提花机的关键执行元件,8针套装的电磁选针组件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集成度高、更换和维修方便等一系列突出优点,是大针数电子提花机的首选和主流。另一方面,因组件内部集成了电磁铁以及动铁、竖钩、增程滑轮和复位弹簧等运动部件,在多数纺织厂粉尘严重的工作环境下,为保证电磁铁的有效散热和运动部件的可靠运行,需要对内部拥有成百上千只选针组件的提花机采取严格的密封和冷却措施,两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
目前,法国STAUBLI公司使用透明有机玻璃的下壳罩1′,挡住提花机前后的组件更换操作口,实现了对提花机底箱的密封,并用螺钉固定(图1),结构简单,外观平整。该结构存在的问题是一旦出现故障需维修或更换组件时,必须逐个拆卸螺钉,工作量大,而且螺钉和下壳罩1′拆下后还需妥善放置,否则很容易丢失螺钉或碰坏下壳罩1′,在国内电子提花机的整机可靠性相比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的条件下,这一问题就显的更为突出。
另外,也有厂家提出推拉搭接面罩的方案,类似于普通铝合金门窗,虽然可解决烦琐的面罩取下拿上的问题,但由于透明面罩放置于操作门框之内,面罩的长度略大于操作门框长度的一半,当对提花机中部的组件进行维修或更换时,无论将面罩推到哪一侧,总要妨碍操作,因此有待寻找更好的替代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效地解决螺钉固定面罩的取上拿下问题和搭接推拉面罩的行程不足问题的电子提花机对开推拉式密封面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提花机对开推拉式密封面罩,包括安装在电子提花机的底梁框与横梁框之间的间隙内的左面罩、右面罩,左面罩的右边、右面罩的左边分别安装有左垫板、右垫板,且左垫板、右垫板的底端分别设有一凸圆;在底梁框左右两个支腿的下端之间且位于左面罩、右面罩的外侧安装有挡板,在左面罩、右面罩对接处的挡板上还设置有与两凸圆分别相对应的两凹槽。挡板的设置,用于左面罩、右面罩的下端导向,进一步提高左面罩、右面罩移动时的稳定性。凸圆与凹槽的设置,用于确定左面罩、右面罩的对接位置和防止其自行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左垫板、右垫板的接缝与左面罩、右面罩的接缝呈交错状态,以提高面罩的密封效果。
所述左垫板、右垫板上分别安装有一把手,以方便推拉面罩。
所述底梁框下槽钢的长度大于底梁框左右两个支腿之间的外侧间距,可对伸出到支腿以外的面罩部分起到支撑的作用。
所述左面罩、右面罩选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以方便观察电子提花机的运行情况。
本实用新型电子提花机对开推拉式密封面罩结构简单、启闭方便,方便了维修或更换提花机组件,且外表面无导轨痕迹,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电子提花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4、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提花机对开推拉式密封面罩,包括安装在电子提花机的底梁框1与横梁框7之间的间隙内的左面罩2a、右面罩2b,左面罩2a的右边、右面罩2b的左边分别安装有左垫板4、右垫板5,且左垫板4、右垫板5的底端分别设有凸圆8、凸圆9。左垫板4、右垫板5上还分别安装有一把手6。左垫板4、右垫板5的接缝与左面罩2a、右面罩2b的接缝呈交错状态。在底梁框1左右两个支腿12的下端之间且位于左面罩2a、右面罩2b的外侧安装有挡板3,在左面罩2a、右面罩2b对接处的挡板3上还设置有与凸圆8、凸圆9分别相对应的凹槽10、凹槽11。底梁框1下槽钢13的长度大于底梁框1左右两个支腿12之间的外侧间距。左面罩2a、右面罩2b选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
要维修或更换组件时,只需通过把手6将左面罩2a、右面罩2b向上抬起(左面罩2a、右面罩2b安装时,其上部留有供抬起所必须的空间),使左面罩2a、右面罩2b上的凸圆8、凸圆9与挡板3上的凹槽10、凹槽11脱离接触后即可拉动左面罩2a、右面罩2b分别向左右两边移动,直到把手6碰到底梁框1两边的支腿12,从而可形成足够大的操作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通,未经韩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33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步驱动伺服电机的控制模块
- 下一篇:一种有线无线两用摄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