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锁的可控式汽车节油半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0306.6 | 申请日: | 200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16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杨恒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恒道 |
主分类号: | B60K17/26 | 分类号: | B60K17/2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濂堂 |
地址: | 201615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汽车 节油 | ||
技术领域
属于汽车半轴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带锁的可控式汽车节油半轴设计与制造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汽车节油半轴,都是采用棘爪结构,在汽车到达一定速度时,快抬油门踏板,被动齿轮与驱动齿轮脱离,从而车辆进入滑行状态。但实践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结构复杂,制造加工难度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要汽车进入滑行状态,也需要达到或超过设定速度,滑行速度要求高,使得行使过程中,滑行机会不多;当汽车在设定速度以上需要刹车时,快抬油门踏板,汽车车轮壳体与发动机动系统将脱离,影响刹车效果和安全系数;在汽车退出滑行状态时只有通过发动机提速,主动半轴与车轮壳体才能结合,结合状态可控性差。目前为止,成熟并且性能可靠的产品,市场上还未发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不易磨损,运行过程中能安全且能实现可控,性能可靠稳定的一种带锁的可控式汽车节油半轴。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锁的可控式汽车节油半轴,包含半轴,驱动齿和离合器,其方案是:半轴端部由伞状驱动齿1A及凸出在轴中心的离合器小轴1B为一体的半轴杆构成;在壳体上有螺纹孔,与驱动齿1A与被动齿之间空隙相通;壳体有使驱动齿与被动齿不分离的置锁孔;其总体结构方案是:有一个中间有定位孔的Z型拉杆,Z型拉杆的对称两臂被卡装在两个弧形拉爪上,由其上的轴限位,弧形拉爪的转轴,固定在壳体支架上,离合器外螺旋内壳的内腔置有一离合器单向芯盘,其单向芯盘两侧均有去除羊角状的空间,角状空间内设有两个滚珠,滚珠一侧有弹簧相抵,离合器单向芯盘的中心孔固定在半轴杆顶部离合器小轴1B上;半轴驱动齿1A与被动齿有斜面燕尾齿关联配合,被动齿的外圆花键齿与壳体内花键连接;离合器内螺旋外壳与被动齿内孔连接为一体,壳体与被动齿的顶部设有加锁孔;Z型拉杆固定在离合器外螺旋内壳螺杆上,有螺母紧固。
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是运用惯性原理,内部设有弧形磁力拉爪,与Z形拉杆相配合,Z形拉杆与离合器外螺旋内壳固定配合。在转速达到设定速度时,弧形磁力拉爪在惯性作用下张开,带动离合器外螺旋内壳同步转动。在离合器外螺旋内壳的外壁螺旋齿作用下,离合器内螺旋外壳产生横向位移,进而拉动被动齿与驱动齿脱离。离合器外螺旋内壳与离合器内螺旋外壳形成的空腔内设有离合器单向芯盘,其只能单向运转。被动齿与车轮壳体相连,驱动齿与半轴固定相连。被动齿与驱动齿以斜面燕尾齿相配合,保证驱动状态时运行稳定,当驱动齿速度慢于被动齿时,互相脱离进入滑行状态,当被动齿速度慢于驱动齿时,两者互相结合退出滑行状态。
结构上的方案是:
有一个中间有一定位孔的Z形拉杆,Z形拉杆的对称两臂被装在两个弧形拉爪上的轴限位,弧形拉爪上的转轴固定在壳体支架上;离合器外螺旋内壳的空腔内置有一离合器单向芯盘,其单向芯盘两侧均有去除羊角状的空间,角端设有滚珠,滚珠一侧有弹簧相抵;
并有与其它结构的连接关系:
带齿面的驱动半轴与驱动齿有齿面固定连接,驱动齿与被动齿有斜面燕尾齿关联配合,被动齿以外圆花键齿与壳体的内壁花键齿关联;离合器内螺旋外壳与被动齿以齿面固定连接,并与离合器外螺旋内壳以斜面螺旋齿相配合;离合器外螺旋内壳的轴向面一侧固定Z形拉杆;Z形拉杆、离合器外螺旋内壳其中心由离合器轴活络定位在驱动半轴中心;离合器单向芯盘与离合器轴固定连接。斜面燕尾齿关联配合是其形成的间距空间等于一个燕尾齿的尺寸。弧形拉爪是其伸开时为宽度渐大的半圆弧形,弧形拉爪外壁嵌有磁力圆片,对称安置。被动齿其与壳体支架之间有弹簧。
实施本实用新型后的积极效果是:
当达到一定速度时,通过慢抬油门踏板就可进入滑行状态。当处于滑行状态时,司机通过刹车或提速,车轮壳体与驱动系统就会自动结合。从而使得进入或退出滑行状态均可做到人为可控,安全适用、具有显著节油能力。本实用新型另一特点是快抬油门不能进入滑行状态,保证了行车时刹车,汽车不脱离传动系统,实现了行车安全。且结构简单,配合紧密,质量稳定,部件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使用状态下在一定速度,慢抬油门,汽车就进入滑行状态;制动时,车轮壳体与传动系统自动结合,保证了行车的安全系数;加速时,自动进入驱动状态,保证汽车随时可控。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恒道,未经杨恒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0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