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写笔式天线及具有该手写笔式天线的终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6931.5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42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罗英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0 | 分类号: | H01Q1/10;H01Q9/30;H01Q1/4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贤卿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写 天线 具有 终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写笔式天线及具有该手写笔式天线的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时代的来临,现代人的生活愈加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终端装置,从早期的广播、无线电视、对讲机,到今日流行的卫星电视、移动电话等,都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们突破空间的限制,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上述的终端装置之所以能互相通信,主要是由三部分协调工作的结果,这三部分分别为射频部分、逻辑部分及电源部分,射频部分对通信讯号的接收与发送,逻辑部分对讯号编解码与调制,以及电源部分的电源提供。以人们普遍拥有的移动电话为例,将电池定为电源部分,电路板定为逻辑部分,天线则为射频部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无线传输装置,不可或缺的均需籍由天线来传递电磁波讯号,而天线的好坏亦扮演着无线传输质量的关键角色。故此,各种形式的天线被开发出来,如八木天线、环形天线、板形天线等。
然而在传统上,无论何种形式的天线均只是用来收、发讯号的用途,当应用到轻巧便携的终端装置(如移动电话、PDA)时,不仅不实用且还占空间,对于许多终端装置轻薄短小的要求,无疑是一种设计的缺陷。
目前,许多终端装置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往往会提供一手写触控笔以供使用者对终端装置进行触控与手写的操作动作,但此设计又造成空间的浪费,需在终端装置上额外腾出一定的空间来容置该手写触控笔,影响美观和携带性;另,终端装置收、发讯号的能力受使用环境的讯号强弱分布影响较大,当使用环境所覆盖的讯号较弱时,终端装置获取讯号的能力就相应的降低,因此,与外界的沟通将变的非常困难,导致某些急事件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基于上述的原因,人们开发出带天线功能的手写笔式天线,但是,这种手写笔式天线大都是通过,螺纹连接(即:在手写笔式天线上设置螺纹,在机体上设置相应的螺孔)的方式与机体连接,从而实现其作为天线的功能,这种螺纹连接的方式,一方面,接触程度受人为因素较大,使得讯号的收、发能力不稳定;另一方面,连接与分离过程过于复杂,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简单快捷的消费需求。
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紧凑、携带方便、讯号稳定且结合手写笔和天线功能的手写笔式天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携带方便、讯号稳定且结合手写笔和天线功能的手写笔式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所述终端装置具有既可作为手写笔使用,又可作为天线使用的手写笔式天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手写笔式天线,所述手写笔式天线包括笔头、笔帽及天线体,所述天线体连接于所述笔头和笔帽之间,其中,所述天线体为可伸缩的若干金属拉杆套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手写笔式天线的终端装置,其包括本体、手写笔式天线及射频接收电路,所述射频接收电路设置于所述本体中,所述手写笔式天线包括笔头、笔帽,以及连接于所述笔头和笔帽之间的天线体,其中,所述天线体为可伸缩的若干金属拉杆套接而成,所述本体设有天线插孔,所述天线插孔内具有连接固定所述手写笔式天线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射频接收电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手写笔式天线既可作为手写笔操作终端装置,又可作为增加终端装置收、发信号强度的天线;当手写笔式天线插入所述天线插孔内作为天线使用时,所述天线插孔内的连接机构将所述手写笔式天线连接并固定,使得结构紧凑、信号稳定、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写笔式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写笔式天线作为天线使用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终端装置,包括本体10a、手写笔式天线10及射频接收电路11,所述射频接收电路11设置于所述本体10中,所述手写笔式天线10包括笔头1、笔帽6,以及连接于所述笔头1和笔帽6之间的天线体2,所述天线体2为可伸缩的若干金属拉杆套接而成,所述本体10a设有天线插孔4,所述天线插孔4内具有连接固定所述手写笔式天线的连接机构31,所述连接机构31与所述射频接收电路11电性连接。更具体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69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