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车弯道无摆动驱动轮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2196.0 | 申请日: | 2008-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18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臧铁钢;楼佩煌;唐敦兵;叶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C11/00 | 分类号: | B61C11/00;B61C1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学成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弯道 摆动 驱动 系统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弯道无摆动驱动轮系统,属于轨道物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摩擦驱动轨道物流系统是由轨道,驱动杆和驱动轮系统组成,其驱动杆是车体的一部分。驱动轮系统是由与电机联接的驱动轮、与驱动轮配对使用的托轮及一系列弹簧系统和旋转副组合而成。当与车体一体的驱动杆进入到驱动轮系统时,驱动轮与托轮在弹簧系统预紧力的作用下产生正压力,当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时即可产生供驱动用的摩擦力。但由于在转弯处采用了圆弧形轨道,而驱动杆为较长的直杆,使得驱动杆成为圆弧形轨道的弦,从而产生驱动杆相对于轨道的偏移。要使驱动轮系统正常驱动,则驱动轮系统需要进行一定角度的整体偏转以适应偏移。为了实现整体偏转,驱动轮系统被设计成弹簧复位的由旋转副联接的复杂结构。结构的复杂性导致驱动轮系统的工艺复杂性及生产成本升高,可靠性和维修性下降。此外,由于要加工圆弧形轨道,需配备专用的压力成型设备和生产人员,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摩擦驱动轮系统的结构复杂性,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轨道车弯道无摆动驱动轮系统。
一种轨道车弯道无摆动驱动轮系统,由轨道,驱动杆和驱动轮系统组成,其中驱动杆是车体的一部分;驱动轮系统包括电机、与电机相联的驱动轮、与驱动轮配对使用的托轮;当驱动杆进入到驱动轮系统时,驱动轮与托轮在预紧力的作用下产生正压力,当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时即产生供驱动用的摩擦力;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由n段驱动子杆组成,且相邻驱动子杆通过旋转副联结;所述轨道转弯处为m段转弯轨道直线拟合段组成。
上述轨道车弯道无摆动驱动轮系统;根据需要可以在导轨转弯处安装有驱动轮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在某一段或某几段转弯轨道直线拟合段中点位置。
上述轨道车弯道无摆动驱动轮系统,如果将所述驱动子杆设置为等长可以简化结构,设其长度为L1;所述装有驱动轮系统的弯轨道直线拟合段长度为L2;满足L2>2L1。
上述轨道车弯道无摆动驱动轮系统,所述旋转副包括用于坡道的垂直旋转副和用于水平弯道的水平旋转副。
上述轨道车弯道无摆动驱动轮系统,所述水平旋转副处安装有与导轨配合的水平限位机构。
如果采用以下方式,驱动轮系统及转弯轨道的结构会得以简化:所述驱动子杆等长,长度为L1;所述弯轨道直线拟合段等长,长度为L2;所述安装于转弯轨道直线拟合段上的驱动轮系统安装于该段转弯轨道直线拟合段的中点处;且L2>2L1。
本实用新型中:(1)、将现有的圆弧形轨道改为多段直线轨道;(2)、将原驱动杆进一步分成等长的多个段(设每段段长为L1),段与段之间采用只可水平摆动的旋转副联接。这样既保证了原驱动杆的总长度,又使其局部直线段长度减少;(3)、采用限位装置使(2)中所述各新产生的旋转副始终不会相对轨道产生偏移。采用限位轮是典型的限位方法;(4)、将现有驱动轮系统中的整体偏转机构去除,即去除驱动轮系统的整体偏转的旋转副、摆杆机构及回位弹簧等结构,使驱动轮系统的结构简化;(5)、保证(1)中所述轨道转弯处需要安放驱动轮系统的多直线段轨道的那一段的长度(设段长为L2)大于(2)中所述驱动杆段的2倍,即L2>2L1;(6)、在L2的中点处安放(4)中所述无摆动机构的驱动轮系统。
通过以上所述的系列改进,可使驱动杆在轨道弯道处的某些特定点上始终相对于轨道无偏移,故可以省去驱动轮系统的整体偏转结构,即可省去相应的旋转副、摆杆机构、回位弹簧等,从而降低了驱动轮系统的复杂性,从而提高了其可靠性,有效地降低了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驱动轮系统既可在直线轨道处使用,也可在弯道轨道处使用,它们被沿着轨道以一定间距分布,以实现接力方式的连续驱动。此外,由于将圆弧形轨道变为直线段轨道,以低成本的焊接工艺替代了成本较高的轨道压力成型工艺,从而节省了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该系列改进还可应用于通过磁力致压产生摩擦驱动力或通过旋转运动产生交变磁场,从而以非接触方式驱动轨道车运动的新型轨道物流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轨道转弯处驱动轮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典型的驱动杆分段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21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式遥控手柄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气体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