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变截面桩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1361.0 | 申请日: | 200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58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斌;孙克;黄士奇;吴春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东合建筑节能工程研究有限公司;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48 | 分类号: | E02D5/48;E02D5/72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09***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截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基础用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变截面桩。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程基础用桩均为由上到下横截面相同的等截面桩,这种等截面桩对土体的侧向挤密效果较差,不利于提高桩体的承载力,而且等截面桩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耗材量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变截面桩,其有利于提高桩体的承载力,施工便捷且耗材量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变截面桩,本桩由相互连接为一体的上桩和下桩组成,所述的上桩各处的横截面相同,下桩的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将桩体设置为上、下两部分,上桩仍然为等截面桩,下桩则为变截面桩,且下桩的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因此本桩的下桩为楔型桩。楔形桩在施工时有如下优点:其一,楔型桩在土体内形成拱托作用,有利于提高桩体的承载力;其二,楔型桩模成孔时对土体的侧向挤密效果显著优于等截面桩,因为楔型模面形成对土体的挤压力的合力是向斜下方的;其三,楔型桩模成孔后易于拔出桩模,施工便捷;其四,楔型桩较等截面桩节约材料,因而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2均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变截面桩,本桩由相互连接为一体的上桩10和下桩20组成,所述的上桩10各处的横截面相同,下桩20的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如图1、2所示,所述的上桩10和下桩20的连接处的桩体横截面相同。
上桩10和下桩20的连接处的桩体横截面相同便于上桩10和下桩20的平稳衔接,有利于本变截面桩的加工制造,同时也有利于本变截面桩的顺利施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上桩10和下桩20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为CFG桩,其是指用水泥、粉煤灰和碎石石屑加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具有一定粘结强度的半刚半柔性桩体。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可以改变水泥、粉煤灰的比例而得到不同刚度的桩。此外用粉煤灰代替水泥可以节约材料,降低工程造价,同时粉煤灰具有较好的后期强度,有利于建筑物的长期安全和稳定。
如图1、2所示,所述的上桩10为正棱柱体或正圆柱体。
图中所示的上桩10均为正四棱柱体,正棱柱体或正圆柱体易于成型,且受力性能较好,稳定性强,因此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选择。
下桩20有多种实现方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如图1、2所示,所述的下桩20为正棱锥体或正圆椎体。
正棱锥体或正圆椎体的顶点位于锥体的中轴线上,因此锥体的各个侧面受力均匀,有利于本变截面桩的顺利施工。
图2中所示的下桩20为楔形状,同样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顺利施工和定桩;图1中所示的下桩20为正四棱锥体,不但有利于施工,而且进一步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上桩10的顶端面设置有送桩器30,以利于桩体的安装施工及运输,如图1、2所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上桩10的长度小于下桩20的长度。
由于上桩10的长度小于下桩20的长度,因此不仅有利于整个桩体的受力和施工,还进一步节约了材料用量,降低了生产和施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东合建筑节能工程研究有限公司;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东合建筑节能工程研究有限公司;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13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玫瑰精油润肤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海洋结构物的称重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