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履带行走装置支重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1176.1 | 申请日: | 200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80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赵大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大庆 |
主分类号: | B62D55/14 | 分类号: | B62D5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2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履带 行走 装置 支重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山机械履带行走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履带行走装置支重轮。
背景技术
这种矿山机械的履带行走装置在行走架的前后设置驱动轮及从动轮,在行走架下部设置多个支重轮,通过这些轮子滚动在多个履带板相连并封闭的履带上而构成,由于扩大了相对地面的接地面积降低了接地比压,使在松软煤质等地面的穿越性能得以提高。
上述履带行走装置,由于地面的凹凸,履带板倾斜,普通支重轮外缘与履带局部接触,产生很大的应力,导致支重轮外缘很快磨损,因此,在履带行走装置的开发中,减少这样的磨损是重要课题。
就上述讨论的情况,因此,履带和支重轮会遭到损坏,虽然在这个方面己知有很多种方法来降低履带和支重轮的应力和由此产生的磨损。
ZL 200620050612.2描述了一种具有内凸缘、外凸缘,能同时满足钢履带及橡胶履带的稳定性要求的支重轮,然而没有解决履带局部应力过高,而由此产生的支重轮磨损问题。
ZL 93227572.9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轮体支重轮,可更换轮缘压制在轮毂上,当轮缘磨损后,可以只更换轮缘,轮毂继续使用。这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有一定经济意义,但没根本解决支重轮磨损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降低局部接触应力,解决因地面的凹凸等产生的支重轮磨损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履带行走装置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重轮本体(1)中间有凸起(2),凸起(2)两侧的轮廓(3)呈弧线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履带行走装置支重轮,由于在支重轮本体上设有与行走履带对应的中间凸起(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行走履带脱轨。当行走履带一侧遇到凹凸障碍物时,一侧会抬起,支重轮弧线型轮廓(3)继续与履带作用,保证一定的接触面积,不容易在支重轮外缘产生很大的局部接触应力,减少支重轮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履带行走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普通支重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支重轮本体、2凸起、3轮廓、11驱动轮、12行走架、13支重轮、14履带、15从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见图2,表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履带行走装置,在行走架(12)的前后设置有从动轮(15)及驱动轮(11),下部设置多个本实用新型的支重轮(13),通过这些轮子滚动在多个履带板相连并封闭的履带(14)上而构成。
参见图3,当履带一侧遇到凸凹地面时,支重轮本体弧线型轮廓(3)与履带接触,接触应力小,不容易磨损。
参见图4,当履带一侧遇到凸凹地面时,普通支重轮本体外缘与履带接触,产生很大的局部接触应力,磨损严重。
如果履带板采用预变形技术,接触部分也呈弧线型,当履带一侧遇到凸凹地面时,支重轮本体弧线型轮廓(3)与弧线型履带接触,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大庆,未经赵大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11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