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式汽车机油压力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7041.8 | 申请日: | 200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00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健;韩伟;陆小红;吴文臣;郭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盛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9/02 | 分类号: | G01L9/02;F01M1/2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72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汽车 机油 压力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式汽车机油压力传感器,用于汽车的机油压力的检测,属于传感器检测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机油压力传感器是测量发动机润滑系统机油压力的重要汽车传感器,是现有传感器中用量较大的一种。目前国内汽车行业仍广泛采用滑线式或双金属片结构电热式油压表。这种机械式结构型油压表存在精度低、生产质量稳定性差、寿命短、密封差、输出信号不能与数字化仪表相匹配等缺点。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已不能满足新型汽车的需要,急需研制新型的汽车用机油压力传感器替代。机油压力传感器主要由外罩、外壳、印制扳、接地环及接插件等组成。该种结构的压力传感器其只有单道电流和电压输出,只能与机械仪表相配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电子式汽车机油压力传感器,能提高油压表的精度,可延长油压表的使用寿命;能保证产品功能可靠实现,有力地保障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从而达到汽车厂家的质量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外壳与外罩连接组成整体,印制板部件连接控制电路安装在外壳内,在外壳内安装接地环,密封圈安装在外壳内,O???型密封圈安装在外罩内;特征是连接电路与印制板部件连接,印制板部件输出端连接四芯接插件及两芯接插件连接,四芯接插件及两芯接插件分别连接在外罩上。
所述的控制电路由机油产生的压力分别输入压力感应专用芯片及热敏电阻,热敏电阻输出电阻信号;压力感应专用芯片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单片机输入端,单片机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滤波整流电路、第一光耦传输电路及第二光耦传输电路连接;第一滤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信号;第一光耦传输电路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二滤波整流电路输入端,第二滤波整流电路输出电流信号;第二光耦传输电路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稳压管输入端,稳压管输出报警信号;
所述的压力感应专用芯片的感应转化为电信号,输出的电信号作为单片机的输入,经单片机程序处理后分别输出对应机油压力大小的电压脉冲信号、电流脉冲信号和报警脉冲信号;
所述的光耦传输电路经过光电耦合,输出信号通过稳压管电路整理输出,把脉冲信号转化为汽车仪表可以识别的报警信号;
所述的滤波整流电路是不同占空比的脉冲信号通过RC电路滤波整流,可以输出一定范围的连续信号,该连续的信号可以为汽车仪表所识别;
所述的汽车仪表是指安装在汽车上,可以读出传感器数据的指针表,它通过接收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转化为指针数据,可以直接为人们所读取。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由于该传感器整合了欧二标准和欧三标准,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无触点、能与数字化仪表相匹配、寿命长、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能提高油压表的精度,可延长油压表的使用寿命;能保证产品功能可靠实现,有力地保障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从而达到汽车厂家的质量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插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电路方框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方框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其主要由印制板部件1、外壳2、外罩3、接地环4、连接电路5、密封圈6、O型密封圈7、四芯接插件8及两芯接插件9组成。
本实用新型要采用外壳2与外罩3连接组成整体,印制板部件1连接控制电路安装在外壳2内,在外壳2内安装接地环4,密封圈6安装在外壳2内,保证接触密封,O型密封圈7安装在外罩3内,保证接触密封;连接电路5与印制板部件1连接,解决了安装方便安全的问题。印制板部件1输出端连接四芯接插件8及两芯接插件9连接,四芯接插件8及两芯接插件9分别连接在外罩3上。连接电路5代替导线的功能;四芯接插件8及两芯接插件9分别连接在外罩3上。
如图3所示:
连接电路5替代导线功能,把印制板部件1的直流电压输入、地、电阻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报警压力输出的六路输入输出连接到外罩3上的接插件上,解决了安装稳定的问题。
如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盛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盛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70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