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的抗震减震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4168.6 | 申请日: | 2008-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47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纪群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纪群尚 |
主分类号: | E02D27/34 | 分类号: | E02D27/34;E02D31/08;E04B1/98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美和 |
地址: | 266022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抗震 减震 结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建筑物承受特大地震能力,提高抗震能力,加大承载力并能减轻重量的结构,具体说是一种建筑的抗震减震结构。
(二)背景技术
现有的各类建筑物基础均座落在有一定承重力的自然基坑之上,没有足够的抗震减震能力。一旦地震发生,强大的地震应力直接传递给建筑物,会使大量建筑物倒塌,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建筑的抗震减震结构,增强建筑物的抗震减震能力,使得地震发生时,减小对建筑物的破坏,以减少地震对人类生命、财产的毁坏。
本实用新型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该建筑的抗震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建筑物基础下面设置由高强度碎石均匀铺垫成的基底垫层,碎石的径向尺寸为50-600毫米,基底垫层的厚度为500-6000毫米,建筑物基础采用箱形砼基础,箱形砼基础的上板和下板两层采用现浇后涨拉结构,上板和下板里配筋为双层、双向钢筋外包钢套。
铺垫基地垫层的碎石选择高强度A级碎石,建筑物在高强度地震发生时,能在较短时间内多向滑动,散解高强地震的复杂应力;减弱和消除地震对建筑的强大应力,具有良好的抗震、减震性能。根据建筑物的不同高度,选择不同厚度的基地垫层。
建筑物基础采用的箱形砼基础的厚度为500-3000毫米,上板和下板里的钢筋中心间距为0.5-1米,钢筋的粗细直径以能够承受100-1000吨/根的拉力为准。采用这种结构,增加建筑物的强度和高抗震性能。
基础层以下的低层楼板采用上板加下板双层的箱形砼基础结构,上板和下板两层采用现浇后涨拉结构,或采用单层的现浇后涨拉结构,厚度为500-3000毫米,其中的钢筋中心间距为0.5-1米,钢筋的粗细直径以能够承受100-1000吨/根的拉力为准。
基础层以上的高层楼板和外墙板采用现浇配筋空心板结构,厚度为120-800毫米,孔径为60-600毫米,采用塑料管或钢管作为预埋管。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结构合理,由于设置了高强度碎石均匀铺垫成的基底垫层,能够缓冲、减弱和消除地震对建筑的强大应力,具有良好的抗震、减震性能。又由于建筑物基础采用的箱形砼基础和两层现浇后涨拉结构,低层楼板采用的箱形砼基础结构,高层楼板和外墙板采用现浇配筋空心板结构,大大提高抗震减震能力,减轻建筑物自身重量,建筑物重心下降,节约大量砼、钢材、人力、物力,并能隔热保温、防潮、隔音,通风,增加结构跨度,加大承载力,建筑物更加安全,可靠。
(四)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建筑的抗震减震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基底垫层和箱形砼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一个实施例。图1表示了一座建筑物的抗震减震整体结构,图2表示其基底垫层和箱形砼基础的结构。该建筑的抗震减震结构,在建筑物基础下面设置由高强度碎石均匀铺垫成的基底垫层1,碎石的径向尺寸为50-200毫米,基底垫层的厚度为2000毫米,硬度为A级。碎石比例是1∶3∶4,即直径50毫米的为1份,直径80毫米的为3份,直径200毫米的为4份。建筑物基础采用箱形砼基础2,厚度为1000毫米。箱形砼基础的上板21和下板22两层采用现浇后涨拉结构,上板和下板里配筋为双层、双向网格状涨拉。基础层以下的低层楼板采用上板加下板双层的箱形砼基础结构2,上板21和下板22两层采用现浇后涨拉结构,较高点的低层采用单层的现浇后涨拉结构3。高层楼板4采用现浇配筋空心板结构,厚度为200毫米,孔径为120毫米,采用塑料管作为预埋管,管径120毫米。外墙板5厚度为300毫米,内预埋直径200毫米的竖塑料管。能够隔热保温,隔音,减轻自身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纪群尚,未经纪群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41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