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尿液细菌培养取尿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7205.0 | 申请日: | 200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69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许向锋;王其春;翟瑞山;王庆振;孟宪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向锋 |
主分类号: | C12M1/26 | 分类号: | C12M1/26;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26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尿液 细菌 培养 取尿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验用尿液取样杯的改进,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尿液细菌培养的尿液细菌培养取尿杯。
背景技术
尿液细菌检验,需经过取尿后,将取尿液接种血平板,然后再将尿液倒入无菌试验管,经离心后,取沉渣,涂片染色,可初步报告查到的一般细菌,如革兰阴性双球菌、真菌、抗酸杆菌等。在取尿样时,目前采用的是透明的试管状采尿管进行采样,这种采尿管所存在的不足是:接尿时因口太小而不方便,同时,化验人员取尿液也不方便操作,另外,在接尿时,病人手拿住管壁,也容易污染采尿管外壁,造成化验误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病人取尿样方便,也不易污染取尿杯,同时也有利于化验人员取尿样的尿液细菌培养取尿杯。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尿液细菌培养取尿杯,由杯体、杯把、密封盖构成,杯把固定在杯体的侧部,密封盖旋转固定在杯体的上口上,其特征在于在杯体的前侧上部设尿液倒出孔,在尿液倒出孔上设有过滤网,尿液可从尿液倒出孔倒入无菌试管,经离心后,取沉渣,涂片染色,可初步报告查到的一般细菌,如革兰阴性双球菌、真菌、抗酸杆菌等;在密封盖的中部嵌入旋转盖,旋转盖的中心部位通过销轴固定在密封盖中部的圆形凹槽内,在偏离销轴的旋转盖上设转动取样孔,在密封盖的圆形凹槽内设固定取样孔,固定取样孔与转动取样孔离销轴的距离相等,通过转动旋转盖,当转动取样孔与固定取样孔相对齐时,形成连通孔,化验人员通过加样器从连通孔内插入取尿杯内进行取样,取完样后,再转动旋转盖,使固定取样孔密封,这样,可方便取尿液,接种血平板,可防止直接打开密封盖造成的细菌污染。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杯体为透明塑料制作,杯体的杯口直径为5cm,杯底直径为3.5cm,杯深为5cm;旋转盖的直径为1cm,通过加大杯口的直径,可便于病人接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在作尿液细菌培养时所使用的取尿样杯相比,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于病人接尿,还便于化验人员取样,同时也防止细菌的污染,特别利于尿液细菌培养的检验,可广泛用于尿液细菌培养时的尿液取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前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沿图2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3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尿液细菌培养取尿杯,由杯体1、杯把2、密封盖3构成,杯把2固定在杯体1的侧部,密封盖3旋转固定在杯体1的上口上,其特征在于在杯体1的前侧上部设尿液倒出孔,在尿液倒出孔上设有过滤网4,尿液可从尿液倒出孔倒入无菌试管,经离心后,取沉渣,涂片染色,可初步报告查到的一般细菌,如革兰阴性双球菌、真菌、抗酸杆菌等;在密封盖3的中部嵌入旋转盖5,旋转盖5的中心部位通过销轴6固定在密封盖3中部的圆形凹槽内,在偏离销轴6的旋转盖5上设转动取样孔7,在密封盖3的圆形凹槽内设固定取样孔8,固定取样孔8与转动取样孔7离销轴6的距离相等,通过转动旋转盖5,当转动取样孔7与固定取样孔8相对齐时,形成连通孔,化验人员通过加样器从连通孔内插入取尿杯内进行取样,取完样后,再转动旋转盖5,使固定取样孔8密封,这样,可方便取尿液,接种血平板,可防止直接打开密封盖3造成的细菌污染。所述的杯体1为透明塑料制作,杯体1的杯口直径为5cm,杯底直径为3.5cm,杯深为5cm;旋转盖5的直径为1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向锋,未经许向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72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镀镍-二硼化钛-稀土氧化物复合镀层的方法
- 下一篇:立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