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量脉搏的PVDF阵列触觉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43318.7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4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宋爱国;屈传坤;李建清;吴涓;李会军;崔建伟;王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4 | 分类号: | A61B5/0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 脉搏 pvdf 阵列 触觉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搏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测量脉搏的PVDF阵列触觉传感 器。
背景技术
两千多年来,中医在脉诊方面积累起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的各种脉象只能定性描述,多比作为自然现象。例 如将弦脉比作为“如张弓弦”,将浮脉比作“如水漂木”等。由于只能定性描述, 而且不同医生对自然景观的理解有差异,切脉技巧复杂难以掌握,切脉的手法也 有不同,也就造成了在脉搏分析上的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有一种客 观、准确的脉诊方法用于临床诊断。
因此,研制一种脉搏传感器是十分必要的。脉搏传感器采集人的脉搏波形, 经过信号处理后输入到计算机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能做到对脉搏信号的定量描 述和分析,这样的分析准确、客观,能给医生的诊断带来很大的方便,能够大大 降低了误诊的可能性。
中医切脉时取寸、关、尺三个部位,按浮、中、沉三种诊法切脉。现有的脉 搏传感器均采用单点测量方法,这种单点测量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是脉搏传感 器在手腕部位放置位置的偏差对测量信号会造成较大影响,而且这种单点测量的 脉搏传感器都不能模拟切诊时的三种诊法。本发明测量脉搏的PVDF阵列触觉传 感器是一种基于PVDF压电材料的阵列式脉搏传感器,能同时提取寸、关、尺的 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采集全面且准确的测量脉搏的PVDF阵列触觉传感器。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量脉搏的PVDF阵列触觉传感器,包括金属衬底,在金属衬底中央区 设有中央PVDF压电薄膜,在金属衬底的边缘区设有第一PVDF压电薄膜、第 二PVDF压电薄膜、第三PVDF压电薄膜和第四PVDF压电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测量脉搏的PVDF阵列触觉传感器具有如下优点:
(1)现有的脉搏传感器均采用单点测量方法,每次只能测量一路脉搏信 号。而本发明测量脉搏的PVDF阵列触觉传感器由于采用中间一片PVDF压电 薄膜为圆形,周围的PVDF压电薄膜为环形的阵列结构,这种阵列式的脉搏传感 器能一次同时采集到寸、关、尺部位的脉搏信号,不遗漏的采集复杂的脉搏信息, 弥补了以往单点脉搏传感器只能采集一路信号,信息不全面的缺点。
(2)本发明测量脉搏的PVDF阵列触觉传感器,在金属衬底1中央区设 有中央PVDF压电薄膜2,在金属衬底1的边缘区设有第一PVDF压电薄膜3和 第二PVDF压电薄膜5。虽然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解决寸、关、尺部位脉搏信 号的一次性采集问题,但是,上述仅仅采用三片PVDF压电薄膜构成的脉搏传感 器在采集脉搏信号时,对传感器的放置角度要求非常严格,三片PVDF压电薄膜 必须分别对准寸、关、尺部位,稍有偏差便会造成测量信号失真。但是,本发明 在金属衬底1的边缘区还设有第三PVDF压电薄膜4和第四PVDF压电薄膜6, 并且,第一PVDF压电薄膜3、第二PVDF压电薄膜5、第三PVDF压电薄膜4 及第四PVDF压电薄膜6构成对称的环形排列。这种对称结构的脉搏传感器在手 腕切诊部位的放置角度不会对信号采集造成影响,无论此脉搏传感器在手腕部位 以怎样的角度放置,传感器总能同时采集到寸、关、尺部位的脉搏信号。
(3)虽然人体脉搏信号的频率很低,约1Hz左右,最高频率分量也不超 过40Hz。但是因为PVDF压电薄膜的频率响应范围大(0.1-100MHz),能完全 覆盖脉搏信号的频率范围,因此能不失真的采集脉搏信号。
本发明所述的PVDF压电薄膜的压电常数很大,比石英晶体高十倍。PVDF 压电薄膜轻且柔韧,方便制作,PVDF压电薄膜阻尼小,密度低,频率响应范 围大(0.1-100MHz)。虽然人体脉搏信号的频率很低,约为1Hz左右,最高频 率分量也不超过40Hz,但完全在PVDF压电薄膜的带宽范围内。
根据中医切脉的方法,本发明提出的基于PVDF压电薄膜的阵列触觉传感器。 压电薄膜固定在金属衬底上,金属衬底为共阳极,PVDF的另一面为阴极。PVDF 薄膜共有五片,中间一片为圆形,外部四片为环形,从而使本发明在使用时脉搏 信息采集全面且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33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