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稠油解聚分散降粘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38440.5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0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虎;孙克已;王秋霞;麻金海;马爱青;盖平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588 | 分类号: | C09K8/588;C08G59/14;C08G59/1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夫寿 |
地址: | 257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聚 分散 降粘剂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中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稠油解聚分 散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油溶性降粘剂和分散降粘是解决特超稠油流动性的首要方法。目前高聚物 类油溶性降粘剂已有较广泛的应用,绝大多数油溶性降粘剂是将高聚物同溶剂 进行混合,对特超稠油进行降粘,由于不同稠油的胶质、沥青质分子结构和分 子大小不同,油溶性降粘剂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油溶性化学降粘技术,虽然能 够抑制或分散蜡晶、胶质片、沥青质层,但并不能使它们消失,是一种“治标” 而非“治本”的方法所以降粘降凝的程度是有限的。如果已达到了其作用极限 而仍不能满足输油或采油的工艺要求,就必须与其他工艺配合使用,这往往又 会降低化学降粘技术的应用价值。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稠油解聚分散降粘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化学合成 方法,既能够有效克服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又能够有效地解决油 层高效降粘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稠油解聚分散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选择十八烷基二甲基 叔胺做为疏水基团单体、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氯化苄为亲水基团单体, 乙醇做溶剂。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顺序如下:
(1)将0.35mol~0.45mol的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与0.7mol乙醇加入带有搅 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在200r/min-400r/min搅拌速度下混合为均一溶液后, 置于50℃~70℃恒温套中恒温0.5小时;
(2)用滴液漏斗以5.0ml/min~20ml/min的加入速度向反应容器中缓慢滴加 0.30mol~0.45mol环氧氯丙烷,滴加完毕将反应液升温至70℃-75℃,反应1 -4h,生成HDI-1,其反应式为:
(3)在室温条件下将0.05mol~0.15mol环氧氯丙烷以2.0~5.0ml/min的加 入速度缓慢滴加到二乙烯三胺中,转速为300r/min-500r/min边滴加边搅拌, 生成HDI-2,其反应式为:
(4)将(3)的反应产物加入到(2)中,转速为300r/min-500r/min搅拌混合均匀, 生成HDI-3,其反应式在室温条件下将0.05mol~0.15mol环氧氯丙烷以2.0~ 5.0ml/min的加入速度缓慢滴加到二乙烯三胺中,转速为300r/min-500r/min 边滴加边搅拌,生成HDI-3,其反应式为:
(5)将0.35mol-0.45mol氯化苄用滴液漏斗以10ml/min~20ml/min的加入 速 度滴加到HDI-3中,转速为200r/min-400r/min搅拌均匀后将反应温度升高至 90-95℃,反应2-5h,得目标产物,即稠油解聚分散降粘剂HD。其反应式为:
其中,所述(1)步骤为将0.35mol~0.45mol的十六烷基二甲基叔胺与 0.7mol乙醇加入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在200r/min-400r/min搅拌速 度下混合为均一溶液后,置于50℃~70℃恒温套中恒温0.5小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自身的亲酯作用迅速由水相渗透、扩散到油相,不需要外加能量;
(2)形成的稠油-解聚分散降粘体系为热力学稳定体系,随着作用时间的延 长,解聚分散降粘作用基本维持不变,为不可逆物态变化;
(3)初步的实验表明,解聚分散降粘体系使用浓度低、抗盐性强、降粘率高, 是油层内化学降粘的有效工艺。
四、附图说明
无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稠油解聚分散降粘剂的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实际上为水溶性阳离子 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选择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做为疏水基团单体、二乙 三胺、环氧氯丙烷、氯化苄为亲水基团单体,乙醇做溶剂。其特征在于具体步 骤顺序如下:
(1)将0.35mol~0.45mol的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与0.7mol乙醇加入带有搅 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在200r/min-400r/min搅拌速度下混合为均一溶液后, 置于50℃~70℃恒温套中恒温0.5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84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压感应式GPS监控防盗通信系统
- 下一篇:MAPK/ERK激酶抑制剂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