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相双柱式电抗器的绕组接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32488.5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3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宓传龙;陈荣;秦建明;汪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32;H01F41/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1007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相 双柱式 电抗 绕组 接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750kV及以上的单相双柱式电抗器的绕组接线结 构。
背景技术
交流高压输变电系统中,由于远距离输电线路的对地电容效应,在输电 线路上均采用电抗器来进行无功功率的补偿,以削弱容性充电电流的作用, 同时,电抗器还可以抑制线路轻负荷时工频电压的升高,降低线路的过电压 绝缘保护水平,从而保障电网安全、稳定、优质的运行。在以往的交流高压 输变电系统中常采用大容量单柱式结构的电抗器。而超、特高压输电网电压 高,电抗器容量大若采用此种结构则不能满足运输要求、安全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750kV及以上超、特高压单相双柱式电抗 器的绕组接线结构,可解决现有单柱式电抗器所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按予以实现的:
一种单相双柱式电抗器的绕组接线结构,首端出头从A柱绕组中部引 出,其特征在于,A柱绕组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并联后与X柱绕组的中部相连; X柱绕组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并联后作为末端出头引出。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末端出头通过接地套管从油箱顶部引出,并通过中 性点电抗器接地。所述的A柱绕组为全纠结饼式绕制结构;X柱绕组为纠结 连续式结构。所述X柱绕组的下端部为简单的铁轭绝缘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X柱上、下端部并联后引出接地,因此上下端 部对铁轭的绝缘水平低,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使X柱绕组的绕制型式大为简 化,即X柱绕组的绕制型式,由制造难度较大的全纠结饼式简化为纠结连续 式结构,使绕组绕制工艺简化,绕制时间缩短。同时还可简化端部绝缘结构, 减少绝缘成型件使用数量,X柱成型件使用数量相对于A柱来说用量减少很 多。这样X柱绕组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比A柱绕组都有所降低。再者, 两柱间电位差为50%,对产品的长期运行来说可靠性高。此外本发明预料不 到的技术效果是该结构的单相双柱式电抗器已首次成功应用于百万伏特高 压输电电网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抗器的绕组接线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电抗器的绕组接线原理图。
图3为X柱绕组的下端部的绝缘结构图。
图1到图3中:1、A柱绕组;2、首端出头;3、A柱绕组上端部;4、 X柱绕组中部;5、X柱绕组上端部;6、末端出头;7、X柱绕组;8、X柱 绕组下端部;9、A柱绕组下端部。10、端部绝缘垫块;11、铁轭;12、X 柱绕组下端部出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电抗器为双柱式结构,铁心结构由两个心柱加两个 旁轭及上下铁轭组成。两个心柱外分别套装有A柱绕组1、X柱绕组7。对 于上述具有双柱式绕组的电抗器,首末端出线及两柱绕组之间的连线存在如 下结构:首端出头2从A柱绕组1的中部A引出,A柱绕组上端部3和下 端部9并联后与X柱绕组中部4相连,X柱绕组上端部5和下端部8并联后 作为末端出头6,通过接地套管从油箱顶部X引出,并通过中性点电抗器接 地。因此上下端部对轭的电压低,上下端部电压降低后可以使X柱绕组的绕 制型式和端部绝缘结构大为简化。X柱绕组的绕制型式相对A柱来说,由制 造难度较大的全纠结饼式简化为纠结连续式结构,使绕组绕制工艺简化,绕 制时间缩短。本实施例接线结构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按照图1接线结构及图2接线原理的X柱绕组7的端部绝 缘结构(以下端为例)可以简化为由绝缘垫块10(纸板垫块)组成的简单铁 轭绝缘结构,因为绝缘成型件的作用是增大绕组对铁轭的爬电距离,如前所 述,由于X柱绕组端部对铁轭11电压的降低,对铁轭11的爬电距离要求也 相对减小,所以绝缘结构可以全部省去绝缘成型件,相对A柱来说,可省去 两套上下出头的绝缘成型筒,也省去了两套上下两端的绝缘成型反角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24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淋头和基板处理装置
- 下一篇:涵盖多种包边方式的机器人滚压包边成形特征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