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野刺梨营养保健饮料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1808.5 | 申请日: | 2008-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0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马涛;郭康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涛;郭康定 |
主分类号: | A23L2/06 | 分类号: | A23L2/06;A23L1/212;A23L1/29;A23L1/30;A23L2/5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 翎 |
地址: | 712100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刺梨 营养 保健 饮料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野刺梨营养保健饮料。
二、背景技术:
西藏红顶天由于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具有补肾阳、抗癌、抗高原缺氧反应等功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野生刺梨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其果肉中维生素C的含量居各类水果之冠,每100克果肉中含维生素C2054-2725毫克,比苹果、梨高500倍,比柑橘高100倍,比猕猴桃高9倍;维生素P的含量也极高,每100克果肉中含维生素P5980-12895毫克,比柑橘高120倍,比蔬菜类高150倍。野生刺梨还富含维生素B1、B2、E、K1等16种微量元素,其功能比酸枣高46倍,比银杏叶总黄酮含量高2.4倍。刺梨还被誉为“长寿防癌”的绿色珍果,含有抗癌物质及SOD抗衰老物质,同时还具有排铅的作用。现有的刺梨饮料品种较多,但没有将红顶天和野刺梨同时应用的饮料,另外,现有的刺梨饮料口感差,有苦味和涩味。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的野刺梨营养保健饮料,其综合了野刺梨和红顶天的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高,口感好,能有效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的野刺梨营养保健饮料,其特征在于:每100毫升成品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红顶天提取物1微克~15微克,天然野刺梨浓缩鲜汁2微克~1000微克。
每100毫升成品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红顶天提取物1微克~6微克,天然野刺梨浓缩鲜汁2微克~300微克。
每100毫升成品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红顶天提取物2微克~15微克,天然野刺梨浓缩鲜汁50微克~1000微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发明引入红顶天和野刺梨两种健康组分,通过各组分独特的配比,有效发挥了红顶天和野刺梨两种组分的营养价值;本发明为纯天然制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其它营养成分,能有效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具有抗癌防癌、延缓衰老、防止便秘、缓解高原缺氧,增加血液带氧量,软化血管等功能。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每100毫升成品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红顶天提取物5微克,天然野刺梨浓缩鲜汁200微克,糖浆65%、柠檬酸0.3%、阿斯巴甜0.01%、刺梨香精0.06%、柠檬黄、落日黄适量、加水20%加二氧化碳混合、搅拌、检测、低温灌装、消毒、热封包装成品。
2、每100毫升成品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红顶天提取物10微克,天然野刺梨浓缩鲜汁500微克,加糖浆65%、柠檬酸0.5%、刺梨香精0.1%,混合、搅拌、检测、消毒、热封包装成品。
制作工艺采用现有的饮料生产工艺,即混合、搅拌、检测、低温灌装、消毒、包装成品。
红顶天的提取工艺:采用净选、切碎、浸泡、选择用10倍的水,提取3次,1h/次。用80%的乙醇进行醇沉12h,得到红景天多糖粗制品,将氯仿和正丁醇按4∶1和多糖粗制品水溶液1∶1混合,以除去蛋白质,并用乙醚(常规用量)脱脂,即可获得精制红景天多糖溶液。
野刺梨原汁的处理工艺:对野刺梨原汁采用过滤、离心分离法进行脱苦脱涩处理。具体做法是将刺梨汁,加入2%碱液,搅拌均匀,将有沉淀的溶液一次升温50度,密闭4小时,过200目筛,分离得滤液,用H型强酸树脂(常规用量)处理即可。
配方1:(红顶天野刺梨碳酸饮料)
每100毫升成品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红顶天提取物5微克,天然野刺梨浓缩鲜汁200微克,糖浆65%(重量百分比)、柠檬酸0.3%(重量百分比)、阿斯巴甜0.01%(重量百分比)、刺梨香精0.06%(重量百分比),柠檬黄、落日黄适量,加水20%(重量百分比),加二氧化碳混合、搅拌、检测、低温灌装、消毒、热封包装成品。
配方2:(红顶天野刺梨果汁)
每100毫升成品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红顶天提取物10微克,天然野刺梨浓缩鲜汁500微克,加糖浆65%(重量百分比)、柠檬酸0.5%(重量百分比)、刺梨香精0.1%(重量百分比)混合、搅拌、检测、消毒、热封包装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涛;郭康定,未经马涛;郭康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18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设备压瓶旋转急停装置
- 下一篇:磁粉离合器收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