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化分析仪及其进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7187.5 | 申请日: | 200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6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江学平;张涛;钟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08 | 分类号: | G01N35/08;G01N33/5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向武桥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化 分析 及其 进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生化分析仪及其进水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生化分析仪,由于需要清洗反应杯和采样针,一般都需要具有进 水功能。进水时,为了维持水流在管路中的持续流动,需要使管路进水口 的压力大于出水口的压力。因此,生化分析仪的进水方式主要有两种:
1)有压水源进水方式,即生化分析仪内部无驱动器件,由于水源的增 压作用,进水口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压力,从而驱动水流进入生化分析仪内 部;
2)无压水源进水方式,即生化分析仪内部有驱动器件,需要生化分析 仪自身的吸液装置产生负压来驱动水流进入生化分析仪内部。
而上述的两种进水方式,只能适应特定的水源状况,不具备兼容性。
当用户已经配备了有压水源时,是不能直接将有压水源与“无压水源 进水方式”生化分析仪连接的,这是为了避免吸液装置因承受过高的压力 而损坏,所以,用户需要额外耗资购置敞口的储水容器及具有报警功能的 液位浮子,通过储水容器消除水压,通过液位浮子来避免储水容器中的水 耗尽,进而避免空气进入到生化分析仪的清洗管路中。而当用户已经配备 了无压水源时,是不能直接将无压水源与“有压水源进水方式”的生化分 析仪连接的,因为生化分析仪内部无驱动元件,水无法在生化分析仪内进 行流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 兼容有压水源和无压水源的生化分析仪及其进水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化分析仪,包括 生化分析仪本体及进水装置,生化分析仪本体内部设有产生负压的吸液装 置,该进水装置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及位于生化分析仪本体外部并与 环境气压相通的储水容器,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储水容器,第一管路的另 一端用于接水源,第二管路的一端接储水容器,第二管路的另一端接吸液 装置,使在吸液装置的驱动下,储水容器中的水被吸入第二管路;使采用 有压水源时,通过第一管路将水注入储水容器,并通过吸液装置将储水容 器中的水吸入第二管路。
一种生化分析仪的进水方法,生化分析仪具有生化分析仪本体,生化 分析仪本体内部设有产生负压的吸液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a)设置位于生化分析仪本体外部并与环境气压相通的储水容器,通过 第一管路连接储水容器和水源,通过第二管路连接储水容器和吸液装置;
b)采用无压水源时,将水直接注入储水容器,并通过吸液装置将储水 容器中的水吸入第二管路;
采用有压水源时,通过第一管路将水注入储水容器,并通过吸液装置 将储水容器中的水吸入第二管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生化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有压水源进水时的流程图;
图3是无压水源进水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生化分析仪包括集成一体的生化分析 仪本体1及进水装置2。生化分析仪本体1内部设有可以产生负压的吸液 装置11,该吸液装置11如水泵、注射器、真空容器等。进水装置2包括 储水容器21、第一管路22及第二管路23。储水容器21位于生化分析仪本 体1的外部,该储水容器21与环境气压连通,环境气压如大气。储水容器 21内设有低位传感器26和高位传感器25,低位传感器26用于对储水容器 21内水面的最低位置进行限制,高位传感器25用于对储水容器21内水面 的最高位置进行限制。第一管路22的一端用于连接水源3,第一管路22 的另一端连接储水容器21,第二管路23的一端连接储水容器21,第二管 路23的另一端连接吸液装置11。吸液装置11将储水容器21中的水吸取 到生化分析仪本体1内部的清洗管路,通过清洗管路实现对反应杯、采样 针或其它需清洗元件的清洗。当然,水也通过吸液装置抽取到生化分析仪 本体内部的其它需要用水的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71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