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6399.1 | 申请日: | 200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5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沈宏明;卓宏升;萧坤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2F1/1339;G02F1/1362;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特别涉及一种触控液晶显示 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在向具有液晶显示器的电子设备输入信息的时 候,减少甚至消除用户对键盘、鼠标和遥控器等外部输入装置的 依赖,一般在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显示面板面向用户的一侧叠加 一触控面板,使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指等触摸该触控面板来实现 输入控制。触控面板可以是电阻型、电容型、声波型、红外线型 等多种类型。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给用户一个图形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该触控面板接收用户的触摸信息,以实现 用户和图形界面之间的互动。这种可以实现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 面板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消费性电子产品中。通常,液晶显示面板和触 控面板通过一层位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一侧外围的胶层贴合在一 起,以形成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器。
然而,上述液晶显示器通过在液晶显示面板上叠加一触控面 板实现触控功能,导致其厚度较厚,不符合液晶显示器的薄型化 发展趋势。同时,该触控面板需要外部电路额外提供其工作所需 的电源,导致该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器更为耗电,不利于产 品的节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液晶显示面板厚度较大、耗电的问题,有 必要提供一种比较薄、省电的液晶显示面板。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与该第一基板相 对间隔设置的第二基板、多个将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间隔的 光间隔子及对应于该多个光间隔子设置的多个压电单元。该液晶 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传感芯片及多条传感线,该多个传感芯片设 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两端,每一传感线连接一压电单元,对 于同一行或同一列压电单元,连接每一压电单元的传感线平行设 置且电连接到距离该行或该列压电单元对应的一对传感芯片中较 近的传感芯片。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与该第一基板相 对间隔设置的第二基板、多个将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间隔的 光间隔子及多个压电单元,该压电单元响应外界压力并产生相应 信号。该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传感芯片及多条传感线,该多 个传感芯片设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两端,每一传感线连接一 压电单元,对于同一行或同一列压电单元,连接每一压电单元的 传感线平行设置且电连接到距离该行或该列压电单元对应的一对 传感芯片中较近的传感芯片。
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在对应该光间 隔子的位置设置该压电单元,当用手或者笔触压该液晶显示面板 时,该光间隔子施压于该压电单元,该压电单元将机械能转换为 电能。对随之而产生的电信号分析进行触摸位置的坐标定位。该 液晶显示面板实现定位不需要额外再叠加一触控面板,该具有触 控定位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厚度薄,利于产品的薄型化、轻型化。 同时,该液晶面板厚度减小,从而提高了光的透过率。最后,也 不需要提供额外的电能给该压电单元,该液晶显示面板省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沿II-II线的剖面图。
图3是图1压电单元及传感线布局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液晶显示面板沿V-V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实 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沿II-II线的 剖面图。该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一第一基板101、一与该第一 基板101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基板102及夹于该第一基板101与 该第二基板102之间的液晶层117。
该第一基板101靠近该液晶层117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滤光单 元104。该多个滤光单元104包括红、绿及蓝色滤光单元。自该 第一基板101形成多个朝向该第二基板102的光间隔子123。该 多个光间隔子123将该第一基板101与该第二基板102间隔。该 多个光间隔子123可以通过光刻工艺(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 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63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