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增亮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4045.3 | 申请日: | 200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7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吴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宏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0 | 分类号: | H05B37/00;H05B37/02;F21V2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张燕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增亮驱动 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使用在当今可携式产品的背光源的 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在照明领域,LED作为半导体照明最关键的部件,更是 有许多的优点,如节能、环保、长寿命、免维护…等等。而LED驱动电路是 LED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照明、背光源还是显示板领域,驱动电路 技术架构的选择都应与具体的应用相匹配。
利用脉冲宽度调变技术(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做为LED亮度(又 称为灰阶调光)的控制方法,利用简单的数字脉冲,反复开关LED驱动器,系 统只需要提供宽、窄不同的数字式脉冲,通过开启和关闭LED来改变顺向电 流导通时间以达到亮度调整效果,如此能降低亮度,又能产生数千种亮度阶数, 使色彩明暗变化更细致,画质呈现也更完美。
利用脉冲宽度调变技术做为LED亮度的控制方法,其缺点容易产生电磁 干扰,有时甚至会产生人耳能听见的噪声。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改善现有缺失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增亮驱动装置, 乃为所欲行克服并加以解决的一大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增亮驱动装置,用以供应一外部电 源至一发光二极管数组,并提供一增亮控制模块以驱动该发光二极管数组。为 此,在一固定电流条件下,达到增亮的效果并稳压且减低电磁干扰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增亮驱动装置,该发光二 极管增亮驱动装置包括一晶体管开关、一第一过电流比较器、一第二过电流比 较器、一反馈电阻及一增亮控制模块。该晶体管开关,其一源极端电性连接该 发光二极管数组的一阴极端。该第一过电流比较器,其一输入端电性连接该晶 体管开关的一漏极端,另一输入端电性外接一第一参考电压。该第二过电流比 较器,其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该晶体管开关的该漏极端,另一输入端系电性外 接一第二参考电压。该反馈电阻,其一端系电性接地,另一端系电性连接该晶 体管开关的该漏极端,并该晶体管开关的该漏极端与该反馈电阻的接地端产生 一反馈电压。并且,该增亮控制模块包括一波形产生器、一计数器、一脉冲交 错控制器、一脉冲宽度调变控制器及一定电流控制器。该波形产生器,产生一 参考波形,并该参考波形具有一操作频率。该计数器,电性连接该波形产生器, 用以计数该波形产生器的输出,以提供一第一计数值、一第二计数值及一第三 计数值,并该第一计数值与该第二计数值分别纪录一第一周期时间与一第二周 期时间。该脉冲交错控制器,电性连接该计数器,并根据该第三计数值输出一 偏移周期时间。该脉冲宽度调变控制器,电性连接该计数器与该脉冲交错控制 器,并在该第一周期时间内,输出一高脉冲信号,而在该第二周期时间内,输 出一低脉冲信号。该定电流控制器,其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该脉冲宽度调变控 制器、该第一过电流比较器及该第二过电流比较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电性连 接该晶体管开关的栅极,用以维持该发光二极管增亮驱动装置的输出电流为定 值,并控制该晶体管开关的导通与不导通的持续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发明发光二极管增亮驱动装置增加脉冲宽度调 变的输出振幅(为高脉冲信号),可提高人眼感受到的亮度以达到增亮的效果, 并且由错开高脉冲信号同时出现的频率,使能让输入电源中的噪声影响减到最 低,而达到稳压并减低电磁干扰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 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发光二极管增亮驱动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2A为增亮效果周期的示意图;及
图2B为增亮效果周期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发光二极管增亮驱动装置
Vin 电源
10 发光二极管数组
20 晶体管开关
30 反馈电阻
40 第一过电流比较器
42 第二过电流比较器
Vr1 第一参考电压
Vr2 第二参考电压
50 增亮控制模块
502 波形产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宏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晶宏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40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