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异丁腈肼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7301.6 | 申请日: | 200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5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陆稼麟;杜骏;周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试四赫维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55/66 | 分类号: | C07C255/66;C07C25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94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异丁腈肼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合物二异丁腈肼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二异丁腈肼属于一种有机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 的生产。
关于二异丁腈肼的合成方法,主要是在偶氮二异丁腈的制备工艺中被 论述。在2006年6月公开的中国专利CN1785963“偶氮二异丁腈的制备 方法”中,就涉及到作为中间产品二异丁腈肼的合成。该方法是在丙酮氰 醇中加入前一次反应中产生的二异丁腈肼母液水(需调节pH值到4~5), 取代了反应时应加的清水,再与水合肼进行缩合反应,其目的是利用母液 水中存在饱和的二异丁腈肼,使缩合反应后浓度增加,冷却析出产物略多 一些,达到了提高收率的效果。但是,套用母液水的方法给生产带来了问 题,其一,当套用母液水套用多次后,由于杂质含量的增加,生成的中间 产品二异丁腈肼产品颜色有时会发黄,不能保证最终产品偶氮二异丁腈的 质量;其二,CN1785963中阐述的中间产品二异丁腈肼制备方法与经典 的二异丁腈肼制备方法相似,均需要加入大量的水作为稀释剂,起分散作 用,其加水量为丙酮氰醇量的7~10倍(摩尔比),由于加入大量水,势必 会使反应装置的容积扩大。若要增加生产量,就势必选用更大的反应釜。
因此,为了保证二异丁腈肼产品的质量及提高其生产能力,寻找一种 生产二异丁腈肼的新合成工艺,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是企业生产中 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异丁腈肼的合成方法,它是一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的二异丁腈肼合成工艺。通过添加相转移催化剂来改进反应,相转移催化 剂起到了分散作用,可以减少反应中清水的加入量,提高了生产能力。
本发明的二异丁腈肼合成方法也是采用丙酮氰醇和水合肼作为反应 物,加入起分散作用的水,在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缩合反应,其反 应方程式如下:
通过添加相转移催化剂来加快水相和有机液相的界面接触,促进反应有利 于向水中溶解度极小的二异丁腈肼产物方向推进,相转移催化剂又起到了 分散作用,可以减少稀释水的用量,在冷却状态下会析出更多的结晶,不 但提高了合成收率,而且还扩大了生产能力。
在反应中添加的相转移催化剂是季胺盐化合物,其通式为R4N+X-, 其中四个R可以相同或不同,R是CnH2n+1(n=1~18)或C6H5CH2;X是 卤素(F、Cl、Br、I)。优选的季胺盐化合物为:四甲基氯化铵、四乙基 氯化铵、四丁基氟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碘化铵、 双辛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 化铵等。
本发明二异丁腈肼合成方法的步骤:加入丙酮氰醇,相转移催化剂和 稀释用的水,在常温搅拌下加入水合肼,进行缩合反应。反应物丙酮氰醇 和水合肼的摩尔比为1∶0.5~0.6,丙酮氰醇和稀释用水的摩尔比为1∶1.5~5, 相转移催化剂用量为丙酮氰醇摩尔量的0.0001~0.01倍,反应温度控制在 55~85℃,并保持2.5~5小时,然后将反应物冷却至5℃,析出固体,过 滤,在常温下减压干燥8~14小时,便得到白色结晶二异丁腈肼产物。经 气相色谱法分析证明,其纯度大于98%,反应收率为98.23%~98.60%。
本发明二异丁腈肼合成方法是以丙酮氰醇和水合肼作原料,在相转移 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缩合反应。在反应物中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可以使得有 机相和水相的界面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度,有利于生成产物二异丁腈肼。 一般不加相转移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其反应收率只有90.23%,即便采用 “套用缩合废水”的制备工艺,其反应收率也只有90.95%。而本发明将 反应收率大大提高,从90.23%提高到98.23%~98.60%。又由于相转移催 化剂起到了分散作用,可以减少反应中清水的加入量,大大地扩大了生产 能力;且产品质量稳定,产品的纯度大于98%。因此,本发明二异丁腈 肼的合成方法是一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具有反应容器体积小和生 产能力大的特点,提高了反应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二异丁腈肼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试四赫维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试四赫维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73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1,4-二氢吡啶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处理废水的多孔陶粒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