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锂离子传导的储能电池及制作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03938.8 | 申请日: | 2008-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4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颜剑;张熙贵;刘浩涵;李佳;夏保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M10/36 | 分类号: | H01M10/36;H01M10/40;H01M4/58;H01M10/3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振甦 |
| 地址: | 20005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锂离子 传导 电池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锂离子传导的高性能锂离子储能电池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燃料电池等的日益普及,以及电网调峰、提高电网可靠性和改善电能质量的迫切需求,电力储能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容量储能系统还可应用于居住小区、医院、大型企业、军事等作为应急电源。因此,电力储能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的储能方法可分为化学储能和物理储能。其中化学储能方法主要有铅酸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钠硫电池、超级电容器、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物理储能方法主要有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和超导储能等。从发展水平及实用角度来看,化学储能方法比物理储能方法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已经商业化运行的储能电池中,铅酸电池是最老的也是最成熟的储能方法,廉价可靠。但由于深度放电对电池损失非常大,循环寿命较短,尤其在高温下寿命短,其能量和功率密度也非常低,日常维护较为频繁。钠硫电池具有3倍于铅酸电池的能量密度,大电流放电性能好,能量效率高(可达到80%以上)。但是,钠硫电池的工作温度为300-350℃,需要采取加热保温措施。同时钠硫电池不能过充与过放,需要严格控制电池的充放电状态;且钠硫电池中的陶瓷隔膜相当脆弱,在电池受外力冲击或者机械应力时容易损坏,因此电池的循环寿命是有限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能量效率较高,可达70%~80%,电堆易于扩展,超深度放电不引起电池的不可逆损伤,建设周期短,系统运行和维护费用低。但是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功率密度较低,电极材料和隔膜材料的温度稳定性较差,电解液管理困难。
20世纪90年代初问世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充放电效率高、循环寿命长、对环境友好等优点,现已广泛用于各种通讯和电子产品中。常规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锂离子在具有层状结构的钴酸锂正极和石墨负极间来回脱嵌,以实现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换。但由于石墨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过充时容易发生金属锂的沉积与钴酸锂材料价格较高、热稳定性差等导致的成本、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问题制约了锂离子电池作为大型储能装置的应用。为此,本发明将提出一种替代常规正负极材料的高性能新型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性能的锂离子储能电池,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采用尖晶石结构的钛酸锂(Li4Ti5O12)替代层状结构的石墨(C6)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LiMn2O4)或橄榄石结构的磷酸亚铁锂(LiFePO4)替代层状结构的钴酸锂(LiCoO2)作为正极活性物质。
Li4Ti5O12具有锂离子三维扩散通道,锂离子扩散系数为2×10-8cm2/S,比碳负极材料高1个数量级;充放电过程中其骨架保持不变,属于零应变材料;充放电平台高(~1.5V),不会发生金属锂的沉积。LiMn2O4具有价格低廉、锂离子扩散速度快、安全性较好等特点。LiFePO4具有原料成本较低、晶体结构稳定、热稳定好等特点。
本发明由Li4Ti5O12/LiMn2O4(或LiFePO4)体系组成的锂离子储能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优异的循环性能,良好的安全性能、高效的倍率性能以及无污染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大型储能电池。
所述的基于锂离子传导的储能电池的制作步骤如下:
(1)电池极片的制作
将聚偏氯氟乙烯粘结剂加入到适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溶剂的质量为待加入的活性物质质量的0.5~2倍),经搅拌溶解后制成胶液。将活性物质(Li4Ti5O12或LiMn2O4或LiFePO4)和碳黑按活性物质:碳黑:粘结剂的质量百分比=70-95%:2-20%:3-10%的比例加入到胶液中,充分搅拌混合后涂布于铝箔(厚度15-30μm)的两面。构成正极片或负极片。
(2)电池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39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喇叭鼓纸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检测视频场序的方法和装置及视频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