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90233.7 | 申请日: | 200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2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伸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志湧;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设备 | ||
本申请是2007年2月1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0710084157.7、发明名称为“显示设备”之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包括背光单元和面板单元的显示设备,该背光单元具有形成于其发光表面上的定位肋以及安装于该背光单元的发光表面上的面板单元,其中面板单元的位置由定位肋限定。
背景技术
一般,液晶显示(LCD)设备具有通过在背光单元和屏蔽前部(shield front)之间夹入液晶(LC)面板单元所构成的结构。图17是示出从前侧观察到的常规LCD设备结构的透视图。图18是图17的LCD设备的分解透视图。LCD设备100包括在前侧上具有矩形发光表面11a的背光单元11、安装在发光表面11a上并具有光开关功能的LCD面板单元12和用于为面板单元12限定显示表面13a的屏蔽前部13。
LC面板单元12包括显示面板21、耦合到显示面板21的多个TCP(带式载体封装)22、以及机械和电性耦合到TCP22的电路板23。用于驱动显示面板21的IC安装于TCP 22上,且电路板23通过TCP 22输出用于控制显示面板21的驱动的控制信号。
显示面板21包括LC层(未示出)、在接合表面处接合到一起以在其间夹入液晶层的前和后侧透明基板24、25、和设置在透明基板24、25的外部表面上的一对偏振板(未示出)。显示面板21在其上具有以二维阵列方式定义的多个像素。后侧基板24以有源矩阵基板来构成,在其上安装了以矩阵方式设置的开关元件如TFT(薄膜晶体管)等,用于控制像素的开关。由此,以下将后侧基板24称作TFT基板24。前侧基板25上按照了具有对应于每个像素的颜色的滤色器(CF),且以下将该前侧基板称作对向基板或CF基板25。通过经由电路板23和TCP 22驱动TFT元件,可为每个像素来控制显示面板。
TCP 22和电路板23例如是沿着矩形显示面板21的两个相邻侧设置在显示面板21的外围上。在该两侧上,当从垂直于显示面板21观测时,TFT基板24的边缘从对向基板25的边缘突出,且TCP 22耦合到从对向基板25的边缘暴露出的TFT基板24的外围区域。
背面单元11在其前侧上提供有框状背光底盘31,该背光底盘31定义了背光单元11的发光表面11a。在背光底盘31上,在发光表面11a的四个拐角附近形成了定位肋,所述拐角用于限定显示面板21的位置。在显示面板21的每个拐角上形成一对定位肋42,该拐角插入到一对定位肋42之间。每个肋都具有延长的立方体形状,且沿着显示面板21的表面设置。而且,考虑到显示面板21的外部尺寸变化范围和定位肋42之间距离的变化范围,设置每个肋,使得在显示面板21的边缘和定位肋42之间形成0.2至0.3mm的空隙。
图19A是示出图18的LCD设备的俯视平面图,其中LC面板单元12安装于背光单元11上,图19B是示出沿着图19A的线b-b取得的截面的截面图。背光单元11例如是边缘发射型背光单元,且在其发光表面11a上连续地包括光学板33、光导板34和反射板(未示出)。背光单元11包括灯或光源(未示出),其与光导板34的两个侧边缘相邻。在发光表面11a的附近,背光底盘31具有平面安装表面35,其上安装了TFT基板24,且在比安装表面35更接近发光表面11a的位置处形成凹槽36,且该凹槽36能够容纳偏振板26。标号28表示显示面板21的显示区边缘。
在LCD设备100的组装过程中,对显示面板21的四个拐角进行定位,以便在显示面板21的面内方向上将该四个拐角设置在定位肋42内部,然后将LC面板单元12安装在背光单元11上。在该过程中,将TFT基板24安装在安装表面35上,偏振板26收纳在背光底盘的凹槽36中。而且,屏蔽前部13覆盖于其上,以便覆盖背光单元11和LC面板单元12,且将屏蔽前部13向下压向预定位置,从而完成组装。背光单元11和屏蔽前部13借助于扭紧、填隙、爪式装配等方式相互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未经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02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背光、背光驱动设备、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