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进入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1129.3 | 申请日: | 200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3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荻野健一;手嶋健太郎;中岛和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6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浩;高少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进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进入系统,其中门锁闭控制、门解锁控制等在携带便携式单元的用户上车或下车时执行。
背景技术
常规的智能进入系统基于由用户携带的便携式单元和安装在车辆中的发射器/接收器之间的通讯来执行门锁闭和门解锁控制。
在这种智能进入系统中,安装在车辆中的发射器/接收器设备与用户携带的便携式单元通讯以使便携式单元发送返回包括识别码的响应信号。发射器/接收器设备通过安装在车辆中的用来与车厢外部通讯的接收天线来接收包括识别码的信号。在接收到信号时,允许释放门锁。在用户或乘客实际上触摸门并且执行门操作时,执行门解锁。除此之外,在智能进入系统中,在车厢内部还提供有检测便携式单元是否存在于车厢内部的接收天线。通过执行与上述类似的通讯来检查便携式单元是否存在于车厢内部,并且基于这个确定结果,检查用户是否上车或下车,并且允许启动发动机的按下启动开关的操作。
因而,在智能进入系统中,当用户在携带便携式单元的同时靠近车辆并且操作门旋钮或操作门旋钮的锁闭开关或解锁开关时,即使没有执行机械钥匙操作,门也能锁闭或解锁。当用户进入车厢时,能通过操作按下启动开关而启动发动机。
在具有这种智能进入系统的车辆中,用户经常将便携式单元放在袋、钱包、夹克等中。因而,例如,在用户下车去商店购买东西时,除非有意地将包含便携式单元的袋或夹克从车辆带出,否则不能执行门的锁闭。
除此之外,例如,用户可在让发动机工作的同时暂时下车去附近的自动售货机购买饮料。在此情况下,当用户在穿着包含便携式单元的夹克的同时外出时,也就是当在发动机工作的状态下取出便携式单元时,将发出取出警告的警告声音。
JP2001-145222A提出了一种智能进入系统,其中使用两个便携式单元。在一些情况下,其中一个便携式单元留在车厢中并且携带另一便携式单元的用户离开车辆。基于从便携式单元发送回来的响应信号的电场强度检测从车辆至另一便携式单元的距离。当距离变大并且用户确实远离车辆时,执行自动门锁闭从而防止车辆被任何第三者未经允许地使用。
基于留在车厢中另一便携式单元的信号进行的门锁闭或门解锁的操作被禁用。当由用户携带的那个便携式单元靠近,并且门再次进入解锁状态时,门锁闭或门解锁的操作再次基于另一便携式单元的信号使能。
然而,在JP2000-145222A的系统中,尽管基于留在车厢中另一便携式单元的信号进行的门锁闭或门解锁的操作被禁用,但是当门再次进入解锁状态时由另一便携式单元进行的控制被使能。于是,即使在通过打破窗户并且通过破碎的窗户进入车辆引起解锁状态时,由另一便携式单元进行的控制被使能。因而,车辆很可能被未许可的用户使用。
除此之外,尽管基于由用户携带的那个便携式单元的信号的电场强度来检测用户离开车辆,但由于电场的方向性,电场强度会由于持有便携式单元的方式的影响而改变。因而,从车辆至便携式单元的距离不能准确地检测。于是,由于使用了电场强度,就不能准确地执行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在不使用电场强度且不将保持在袋或夹克中的便携式单元取出的情况下使能门的锁闭。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进入系统,其中即使在发动机工作的情况下便携式单元被有意地从车辆取出,也不会发出取出警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一种智能进入系统包括:包括可作为电子钥匙操作的主便携式单元和子便携式单元的便携式单元;以及用来与便携式单元通讯的车载设备,其具有在车厢内部的可通讯区域和在车厢外部的可通讯区域。车载设备包括与主便携式单元和子便携式单元通讯的发射器/接收器设备、在车厢外部执行门的锁闭和解锁操作的门锁闭/解锁操作开关、基于门锁闭/解锁操作开关的操作状态发出门锁闭控制和解锁控制的执行指令的控制单元、以及基于控制单元的门锁闭控制和解锁控制的执行指令来执行锁闭控制和解锁控制的锁闭/解锁驱动器单元。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在所述门锁闭/解锁操作开关执行所述锁闭操作时,一旦确定主便携式单元在车厢内部并且子便携式单元在车厢外部则执行主便携式单元禁用控制以便禁止主便携式单元用作电子钥匙,并且使锁闭/解锁驱动器单元执行锁闭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11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序多孔陶瓷膜功能组装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心肌缺血的中药制剂